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可是我大致的也能够知道,这个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本来就是一个极为遵守祖制之人,平素间从来不登门访客,可是这次张居正老父亲一死,他不仅仅立刻去到了内阁中照次辅吕调阳,现如今有找到了张瀚。
吏部尚书为何职?吏部尚书列部大臣之首,称为天官,又称冢宰。掌握诠选拔擢之权,除公事外,平常极少会见官员,即便是公事,四品以下官员也极难见到他。
可以这么说,张居正如果真正的要守制的话,他仅仅上一道要求守制的折子就可以了,可是下面的情况就要靠这位吏部的尚书来安排了。
可是这个张瀚却根本上就和张居正冯保蛇鼠一窝。那里还会去主动的在早朝上面要求守制呢,王锡爵虽然是官居三品的词臣领袖,人望极高但是只可惜的是他至今还没有摸透这官场的三味啊!
明明知道皇上召见了张瀚却还要强自出头,我不知道这位一向远离是非的词官领袖为何要忙碌地为了阻止张居正夺情的事情而奔波。
张瀚是何人?在出这吏部尚书以前,他只是南京的一个吏部左侍郎,按照他的那个年龄,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在那个位子上面老老实实的等候着致仕回家颐养天年了。可是忽然间他却出任了朝廷有“天官”之称的吏部尚书,而且从万历二年一直安安稳稳地做到了现在。
能够在行事日渐专横的张居正手下在如此重要的官职上安安稳稳的,这不能不说张瀚是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物,而且张瀚还是一个十分懂得做官道理之人,数十年的官场经验应该已经让他看透了张居正将他捧到高位的居心。
吏部尚书掌天下文武官员的诠选任用,事权重大,如果选一个能臣担任此职,张居正就不便驾驭。内阁与吏部之间,难免发生龃龌。所以张居正才将张瀚这个无论资历和能力都轮不上的留都左侍郎拉了出来。
冯保建议皇上召见张瀚这个主意,实在是保全皇上威权的万全之策。皇上为天下之主,想办的事没什么办不成的。但夺情事大,若皇上直接给张居正下旨,势必会引起士林非议。
这时,若让吏部尚书张瀚出面上奏,皇上只是就他的奏折作个准予张居正夺情的批谕,则这件事所承受的风险便从皇上那里移给了张瀚。办成了,皇上不愧是社稷之君,办不成,张瀚就是替罪羊。
我不知道张瀚到底是如何想的,不过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够将张居正守制的事情办成功了,那么以前那些被张居正架空了的官员都能够拿回本来属于自己的权力,照实地过上一把大权在握的瘾头。
可是谁有能似我这样了解这件事情的结果呢?现在张居正正是权势熏天,气焰嚣张的时候,而且现在宫中的大权还在对张居正十分有好感的李太后手中,朝中又有众多同党的官员,所以说张居正如果真的不打算回家守制的话。朝廷中根本就没有人能够阻拦的了!
这几年,张居正一直担任“摄政王”的角色,天下人都看出这一点,只是没有谁敢讲出口而已。如今,皇上还离不开这个“摄政王”。
然而对那些对伦理纲常看的异常重要的官员来说,无论是从朝廷的纲常还是从个人的操守来说,张居正都应该回家守制。
“论纲常,皇朝以孝治天下,父母大孝若不丁忧守制,岂不是天伦沦丧?不守制就是不孝,对父母不孝,对皇上安能尽忠?不忠不孝之人,身膺宅揆之职,安能号令天下,让士林归心?此其一也;其二,论政局,目下北方九边安宁,两广虽时有蟊贼造反,终无大碍,天下田赋充裕,老百姓安居乐业,经过四年的整治,吏治也很清明,值此国泰民安之际,有何夺情的理由?……”
“哎!看来朝廷又要兴起一番血雨腥风了啊,不知道在这次夺情的时间中有多少官员要落马。”我将手中的邸报放在了桌子上面,上面的言辞锋芒毕露,直指张居正。
我到张居正的家中拜访过了以后,再和张四维了解了一下朝廷的局势,我才感觉到现在朝廷的风浪到底有多么大,我一个小小的虚职布衣侯竟然还有官员找到我的门上,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就可见一斑了。
让吴堂整理了一下,将鼻烟壶的店面盘点和重新装修的事情交付给了富贵,然后我就连夜乘车离开了纱帽胡同自己的私宅。
朝廷的这窝水太深了,一个不好淹死在里面就不划算了,我还是保持现状的好,虽然张居正有些专横跋扈,可是现在小皇帝根本就还无法斗得过他,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等上几年呢,而且张居正现在也是真心的在为朝廷办事,他拼命劳作,不惜得罪别人,最后的好处却还都是落在了皇帝的手掌中,换作是我,我也愿意忍耐几年。
早上起来,稍稍的活动了一下,我就去到了饭厅中,大家都已经聚集在这里了,宝儿三个人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正在座位上面来回的扭动着,看到我进来,三个人却又都老老实实的坐在了那里。
我笑了笑,来到他们的后面,摸索了一下他们的脑袋,说道:
“饿了吧。”
“爹爹你好坏哦,把人家的头发都给弄乱了。”我的小女儿月儿撒娇说道。
我笑了笑,说道:
“好,是爹不对,一会儿让你娘再给你扎一个更好看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