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光复军攻势如此凌厉,我看,只好向朝廷请求援兵了。”一个幕僚壮着胆子说道。
“废话,等朝廷发来援兵,什么都晚了,我是说现在,现在如何处置?”范文虎斥责道。
“大都督,光复军势大难敌,咱们可以避其锋芒吗!”范文虎的首席幕僚张成忠缓缓说道,此人看来深得范文虎逃跑的真传,“两浙地势低洼,无险可守。历史上取两浙者无不从两江着手,两江一得,两浙则不战而下。只要达春守住了两江,光复军在两浙就立不住脚。早晚要退回去,到时候咱们再回来吗!”
范文虎眨巴眨巴眼睛,仔细想了想,这也是个办法,弃城而逃,反正也不是第一次逃跑了。对这套业务熟悉得很哪,只要还有兵马在手,这两浙还是我的。“可是,这丧城失地,朝廷那边怎么交待?”
“大都督,如果您要是出马了,将来所有战败责任都是您一个人的。您要是不出马,那些守将就得自己担负守卫地方之责。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张成忠阴险地笑了,“您将嫡系部队的防线收缩,以临安为中心,在绍兴、新城、富阳、昌化摆个阵势死守,如果陛下能早日派来援兵,咱们拖着半个浙东不失,也算对得起陛下了。”
“恩,有道理!”范文虎点了点头。
得到了范文虎的夸奖,张文忠越发得意地卖弄起来,“大都督,我看这光复军也未必有一口吞下两浙的雄心。”
“哦,此话怎讲?”范文虎来了兴趣。
“您看这光复军只派出了一股骑兵进入两浙,大军却远远地坠在后面。骑兵虽速,兵锋虽利,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光复军稳扎稳打,缓慢推进。”张文忠摇头晃脑地说道。
“你是说光复军并没有长远占据两浙的决心?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呢?”范文虎疑惑地问道。
“两浙富庶,人所周知。光复军和百家奴打了近两个月,粮草物资必然吃紧,他们不趁机捞一笔,如何过得下去呀?”
“有道理,有道理。”范文虎点着头,笑了起来,“如此一来,咱们也不必太担心了,大不了送他们一些就是。”
“大都督英明。”
…………………………………
大战之后,泉州方面经过商议,参谋部首先对军队作出了大调整。
两个独立师经过大战考验,终于也有了自己的番号,分别为105师,106师。其中105师经过短暂休整补充后,开赴邵武,归张天河指挥,邵武的山地一旅扩编为山地第一师,共同组建新一军。106师与102师驻扎闽北,山地二旅扩编为山地第二师,统由郑晔指挥,组建新二军。103师与104师驻扎于泉州至戴云山一线,组建新三军,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部,并负责在俘虏中编练新军。陈瓒重新组建独立师,暂时驻扎于兴化。
经过此次调整之后,江南西路由张天河防守,两浙由郑晔负责,许汉青抓住难得的和平时间,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福建的建设和发展之上。
许汉青和陈复文等官员经过反复讨论商议,定下了四步走的远景规划。
首先是城市的建立,以泉州为蓝本,对福州、兴化等城市进行修建。专门的饮用水体系意味着城市不会成为传播瘟疫与疾病的发源地,也保证了城市的传承延续。
第二步是法律的进一步建立与完善。
第三步是建立完善的邮政体系。邮政体系的建设是建立在道路交通网络的完善上面的,有了邮政驿路,整个国家就有了完善的一体化信息交流、信息沟通途径。如此,百姓即使身处穷乡僻壤,也能及时收到政府信息。政令畅通无阻,则百姓对整个国家也有了归属感。
第四步则是继续建立免费的义务教育体系,它可以让文明得以传承。目前,虽然泉州的学校很少,学生也不多,但这是许汉青的百年大计,从童子开始,增强他们的营养,锻炼他们的体能,灌输他们正确的思想。
大转折 第五章 断然拒绝
“不能怕被破坏便不去建设,被动挨打也不是光复军的作风,以前在我们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境内决战的方式,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多则一年,少则半年,光复军势必要向外出击,把战火烧到敌占区去。”许汉青面对反对的意见,是这样解释的。
“蒙古人向来是就地就粮,万一元军打了进来,安置的那些百姓不是给元军提供了抢粮的来源,要是他们逼迫百姓来攻城,咱们怎么办?”又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咱们安置流民百姓,不是给他们一块地,盖一间房便完事了。我的意思是以村为单位,成立村级的联防队,由伤残或退役老兵担任联防队长,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许汉青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再依靠这些个村子建立一个覆盖咱们所占地区的预警系统,如果万一元军打进来,由联防队长组织百姓过行疏散和坚壁清野。”又转头对陈复文说道:“政府方面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如果真的因为光复军无力阻止元军的侵入,对百姓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政府有业务进行一定的赔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