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_样样稀松【完结】(204)

  “大人说得是,只要那些北方诸王一天不臣服于忽必烈,忽必烈便要屯集重兵来防范他们,对咱们来说,压力便能减轻一些。”张天河点头说道。“这场胜利来的正是时候,乃颜他们不会在咱们危难时刻造反,让咱们人白占便宜。只有得知咱们打胜了,认为忽必烈已经不行了的时候,他们才会冲上去捞好处,打落水狗!”

  “说得对。”许汉青赞赏地点了点头,“说到底,咱们和乃颜他们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如果元军在江南战局露出了败象,乃颜他们肯定会落井下石,不失时机地再给忽必烈捅上一刀的。”

  “不知什么时候咱们才能开始大反击,在江南一举取得胜势。”马云枞急切地问道。

  “现在咱们还有些放不开手脚,等力量再强大一些,将来的决战必然在江南西路,你们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啊!”许汉青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缓缓说道。

  “大人,是不是因为张弘范的舰队呀?”参谋长李力问道。

  “是呀!福州、泉州、漳州等地都靠大海,由于张弘范的舰队,使得咱们不得不花费力量防备其从海路来袭。”许汉青微微叹了口气,“咱们的海军虽然有火炮助阵,但一是船少,二是实战经验还不够丰富,如果真与其在海上交锋,胜负难料啊!”

  “可惜,可惜行朝那边空有近两千艘战船,却只能死守。”张天河也有些黯然。

  “死守也得守得住才行,我看有点玄。”李力接口道。

  “好了,不说这些了,与事无补啊!”许汉青将通报收起来,“咱们还是要靠自己,再有几个月,海军又能壮大不少了。行朝也算做了件好事,几百艘船上的水手我是一个也不放过。”

  “可也把包袱甩给了咱们。”马云枞苦笑着说道:“为了安置那些个老弱妇孺,咱们又要多支出多少钱粮啊!”

  “都是大宋百姓,话不要这么说吗!”许汉青开导道:“这些百姓有不少都是跟随行朝的士兵们的家属亲戚,安置好他们,也就抓住了人心,这对咱们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如果行朝的那些兵、那些船能归许大人指挥,江南战局早便要攻守易势了,只可惜,到现在还处处防着咱们,实在令人寒心。”参谋长李力摇着头叹息道。

  “朝廷只在意纲常秩序,君君臣臣。若是朝廷能放下偏执,先除胡虏再论纲常,先平外患再论君臣,咱们也能与其精诚团结。”许汉青摇头说道:“只可惜,安内胜于攘外,外患重重之际,朝廷上下不思齐心合力,反倒对咱们百般猜忌,频频掣肘,嘿嘿,这样的朝廷…”

  张天河、李力与马云枞一时都沉默下来,虽然在整个福建路都是只知许汉青,而不知朝廷,但这么露骨地对朝廷表示不满,对于许汉青来说,还是头一回。而且最后欲言又止的话代表了什么,真的要与朝廷决裂了吗?大宋经不起再次纷乱了,一旦许汉青在福建宣布自立。大宋朝廷就会轰然倒塌,奄奄一息的朝廷,已经经受不起任何打击。而朝廷一旦倒下去,光复军和许汉青就名副其实成为了反贼,成为天下英雄的攻击目标。

  “怎么了?我说的话把你们吓着了吧?可我也没说什么呀。”许汉青觉察到了气氛的异常,不解地问道。对于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的人,他倒没有那三个人想得那么多,只是随口发发牢骚罢了。

  马云枞望了张天河与李力一眼,上前拱手答道:“大人深谋远虑,乃不世出的英杰,我等愿随大人建功立业,一切唯大人马首是瞻。”

  张天河与李力也赶紧上前,“属下等愿唯大人马首是瞻。”

  哈哈哈,许汉青看着三个人诚惶诚恐的表现,不禁大笑起来。

  “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而不是为一家一姓卖命。”笑毕,许汉青冲着张天河和李力正色说道:“你们是军人,打好仗才是你们的本分,福建和朝廷之间的事情不要想得太多,我处处忍让,就是不想同室操戈。”

  转身又对马云枞问道:“你们毕业证明的封皮上写的是什么,说给我听。”

  “以民为本。”马云枞低声回答道。

  “记得就好,我问问你,现在执行的政策对百姓们有没有利?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前来投奔?”

  “当然有利,正因为福建路对百姓宽容有加,爱惜备至,所以争相来投。”

  “北元以百姓为猪狗,大宋朝廷又何尝不是,百姓又怎能望之如甘霖。作为文官,你记住这点便行了。”许汉青说道。

  “你们想得都太狭隘了,你们要效忠的不是我许汉青个人,也不是那个一家一姓的朝廷;你们要效忠的是这个国家,要服务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说完,许汉青挥了挥手,“天晚了,你们都回去休息吧,好好想想我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大转折 第二十章 吹毛求疵

  众人走后,许汉青轻轻叹息了一声,坐在椅子上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废宋自立,重建新秩序,他不是没有想过,但这样做,便失去了对天下豪杰与百姓的号召力,只要朝廷下旨,光复军便沦为了叛军,将两面作战,这是绝对不行的。可要是妥协,任由行朝的官员渗透进来,由着行朝那些官员在背后瞎搀和,福建刚刚实行的各种方针政策必然受到阻挠,刚刚走上正轨的建设也将缓慢下来,甚至可能倒退。大宋的失败,并非完全是因为军力太弱,才亡于北元。实际上,无休止的内耗,才是导致大宋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些饱读诗书的文官,最大的本事就是互相拆台。为了打击政治上的对手,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面对强敌,南宋朝廷中也拿不出一个持之以恒的策略。主战主和,都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权力斗争。主战派得胜了,那些主和的代表人物不管是否才能出众,有什么政绩,都要撤职、流放。而主和派一旦在政争中获胜,那些主战的也免不了身败名裂的命运。所以才有割自家官员的人头向敌人谢罪的事情发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