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_样样稀松【完结】(249)

  “张老板,你糊涂啊!我问你,现在福建路最缺什么?”尤老板问道。

  “福建路最缺什么?粮食呗,这么多流民涌入,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张老爷答道。

  “着哇,南洋诸国可是有粮食啊!”尤老爷笑着点头,“我向官府承诺,到南洋卖完货后,满载粮食回来,只加价一成全部卖给官府,所以我到各个厂家,想提什么货,人家都痛痛快快地给我。”

  “哦,原来如此啊!”张老爷恍然大悟,“加价一成,虽说赚得少了点,可也赔不了哇,尤老爷真是高明啊!”

  “小点声,我可是看在多年的交情份上,才告诉你的,你可不能到处宣扬啊!”

  “那是,那是,多谢尤兄,多谢尤兄指点。”张老爷喜出望外地谢道。

  “许大人领着光复军东征西讨,给咱们打通商路,又对商人一视同仁,咱们也不能让别人骂咱们见利忘义不是,这头一批粮食我准备全部捐献给官府,好歹咱也是太平绅士,得起模范作用不是。”尤老板拍了拍胸前的标志,得意洋洋地说道。

  “那是,那是,尤老爷是咱们商人里的这个。”张老爷伸出大拇指,“您目光深远,我们都赶不上您呐。以后还要靠您在官府中为咱们商人多说话,多争取些利益才是。”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尤老爷高高地仰起了头,笑着说道。

  ………………………………………

  “邓大人,皇上也救出来了,行朝基本安然无恙,这回咱们总该放心了吧?”谢枋得举杯敬酒道。

  “是啊!咱们几个可是多年不曾聚在一起,等文天祥、陆秀夫他们到了泉州,咱们再举杯畅饮。”已经回到泉州准备迎接朝廷与许汉青的陈复文也举杯道。

  “好啊!行朝到了泉州,总算有了个安全所在,不再四处飘泊,来,咱们喝一杯。”邓光荐笑着说道。

  “许大人真是用兵奇才啊!当时出兵崖山时,连我也不曾想到凭借百多艘战舰会取得如此大胜,这下子北元水师主力尽丧,福建路再无后顾之忧了。”陈复文放下酒杯,微笑着说道。

  “天佑我大宋,天佑我大宋百姓啊!”谢枋得点头道。

  “陈兄,是不是该劝劝镇闽侯了,如今朝廷来到福建路,他切不可一意孤行,树敌太多啊,即便镇闽侯功高盖世,恐怕也难挡众口铄金吧。”邓光荐郑重地对陈复文说道。

  “劝他什么?”陈复文调侃地说道,“劝他自解兵权,激流勇退,夹着尾巴活下半辈子。还是劝他废了新政,重新采用那一套已经被证明不行了的传统。”

  “话不是这么说,皇上在,朝廷在,自然不能由着他一个做臣子的胡来。”邓光荐不悦地说道。

  “邓大人哪!”陈复文放慢了语气,缓缓说道:“你们都不了解许汉青,陈某不才,随着他坎坎坷坷走过了这几年,许汉青其实并不象你们想的那样,是打着民族大义之旗,谋个人私利的国贼。你们百般猜忌,屡次逼迫,反倒会适得其反,让他真的走上这条路。”

  “外界传闻,许大人得神仙所授,其实也不为虚,且不说那些个克敌利器,先说说他的各种想法和所实施的新政,乍看起来,离经叛道,可却又是那么得人心,行之有效,不然他凭什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凝聚起散乱的人心,将福建路打造得铁板一样。”

  “让他自解兵权,谁又能指挥得动光复军的那些骄兵悍将,谁又能有那样的文韬武略,能够担负起驱除鞑虏,光复河山的重任。”

  “许汉青曾对我说过,等万事俱定,他要率领家人与亲信部属乘坐海船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里富饶美丽,他要打下一个疆域不小于大宋的国家来。”

  “万事俱定?是不是把蒙古人赶出中原,光复华夏山河?然后他还政于皇上,到那时候皇上也长大了,倒也不错吗。”谢枋得在一旁插口道。

  “许汉青外表随和,内心却坚定无比,邓大人,还请你劝劝朝廷诸公,不要因为新政与大宋传统不符,便横加指责,多想想,多看看,那些新政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不要抱着那些圣人之言,儒家经典不放。”陈复文继续说道。

  “前些日子随邓大人来的那些朝廷官员闹来闹去,又得到了些什么?地方官员不还是按照福建路的规矩才能任职吗?如今,镇闽侯出兵广南东路,可不是打一打就撤回来了,陈吊眼打下一地,我便要派一个官员前去治理,看来镇闽侯是打着长久占领的念头,等光复军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多,安排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朝廷官员难道就这样呆在馆驿里与许汉青耗着吗?呵呵,不知道最后,得益的到底是谁?”陈复文笑着喝酒。

  “谨受教,邓某回去后就安排那些官员去政务学堂学习,一切按福建路的规矩来办。”邓光荐沉思片刻,拱手谢道。

  “我有的时候也琢磨不透许汉青的想法,有些东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他有一次跟我说要让这个国家与民族摆脱可悲的轮回,让国家永远强大,国人永远扬眉吐气,不受外人欺侮。”陈复文望着窗外,幽幽地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