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_样样稀松【完结】(261)

  忽必烈认真地听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董大见忽必烈的心意有所改变,继续劝道:“阴谋,这一切都是许贼汉青的阴谋。他是为了让朝廷分心,积聚不起倾国之兵,才故意放出与乃颜结盟的消息,又派海军骚扰沿海,臣估计没有了九拔都的水师作为牵制,此贼再无后顾之忧。许贼可能很快便要兵出福建路,直接向达春动手了。”

  “怎么会这样?”忽必烈带着满腹疑问,顺着董大的思路仔细地将最近的情报与江南战事、乃颜的异动整理了一下,一个清晰的脉络出现在他的眼前。

  “陛下可是觉得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士兵可以应付三面的进攻?”董大皱起了眉头,忧虑地问道。

  “是啊!”忽必烈点了点头,“乃颜带甲十余万,再加上其它诸王,非要重兵不能压制。海岸线漫长,光复军的战船来去自如,处处设防又要多少军队?许汉青又要兵出福建路,达春恐怕抵挡不住啊?”

  “悬着的刀有时更让人防不胜防啊!”董大也叹息道:“许汉青真乃人中之龙,所思之深远,所谋之精妙,纵使知道其所图,也难以破解。”

  “弃海岸,图江南。”忽必烈突然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看着董大有些愕然的表情,忽必烈苦笑着解释道:“与其处处被动,不如弃其一处,以便集中力量两面作战。光复军的海军虽然厉害,但上了陆地必然不敢深入,只要在重要地点驻扎几支精骑,便能让其祸害有限。等平了江南,再想办法破其海军,朕这也是被许汉青逼得没有其它办法了。”

  “是啊!”董大痛苦地点了点头,“三面作战,士兵还是小事,朝廷也拿不出那么多的物资和粮饷啊!”

  “大兄,朕既不能亲征,你看以谁为帅合适呢?”忽必烈开口问道。

  “右相伯颜可当此重任。”董大郑重说道,“无论从才能、声望、资历,伯颜都是南征元帅的不二人选。”

  “那北方的军队呢?”

  “皇孙铁穆尔与名将土土哈应该能够接替伯颜。”董大想了一下,回答道。

  “善,大兄之见正合朕意。”

  “还有一件事情,臣要提醒陛下。”董大勉强提起精神,说道,“陛下应速派人知会达春,如果许汉青兵出福建路,他能敌则敌,不能敌则应保存实力,退向江边,固守以待伯颜大军到来。切不可与之硬撼,以防被许汉青各个击破。”

  “大兄此言有理,达春信中虽未明说,但形势不容乐观也是能够体会到的。”忽必烈点了点头。

  第五卷 第十一章 英雄迟暮

  第十一章英雄迟暮

  由于与李芳凝和李义泉的良好合作,敌情司在北方的耳目一下子便增加了很多,加上走海路比较顺捷,北元的举动很快便能被光复军所掌握。

  “伯颜呐,是个人物,又是忽必烈的左膀右臂,征战以来从未让忽必烈失望过,按我的估计,忽必烈不亲征,也应该是伯颜领军前来了。”许汉青拿着情报笑着说道,“不过,这次忽必烈恐怕要失望了。”

  “那是,一个伯颜怎么能是许大人您的敌手呢?”对许汉青盲目崇拜的李芳凝想也不想,便在旁接口道。

  许汉青愣了一下,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倒不是瞧不起伯颜的谋略和武勇,只要我军能封闭长江,没有强大的水师配合,伯颜想打过江来,哪有那么容易。咱们有水师,便占据了主动,长江防线到底是谁防谁还不一定呢?”

  “对,咱们坐着船,想打哪便打哪,想什么时候打便什么时候打。”参谋长孙志勇点头赞同道,“伯颜接到命令,整军南下,再筹措粮草物资,我看最少也要两个月吧?”

  “两个月的时间虽然稍微短了点,但咱们要是攻击顺利的话也应该够了。”许汉青想了想,回答道,“给张天河再发道命令,务必在江南西路全歼或击溃达春,不能让他率领军队北撤长江。”

  “是,我马上就办。”孙志勇应道,“广南东路的阿里海涯撤军时被陈吊眼的新四军所败,所剩四万人马已经退入了江南西路,另外广州那边许青华传来消息,水军整训比较顺利,再有十天便要启程回泉州了。”

  “陈瓒的陆战师呢?不一起回来吗?”许汉青问道。

  “他能在广州干等吗?”孙志勇摇了摇头,“本来他率兵北上,想与陈吊眼夹击阿里海涯,没想到阿里海涯见机得快,不顾新四军的纠缠,强行撤退,让陈瓒扑了个空。他现在挥兵攻下了惠州,准备到潮州再登船回来。”

  “也好,只要不误了总攻时间,咱们也不必要求下面的将领一板一眼地执行命令。”许汉青点了点头。

  “对了,许青华信中说,越国公张世杰曾去过广州,他发信的时候张世杰也要离开了,咱们的船快一些,不过张世杰也应该在这两天就能到达泉州了。”孙志勇说道。

  “张世杰还有多少人马?”许汉青皱了皱眉,问道。

  “还有三十多条船,也就一两千人马。”

  “泉州的防务一定要掌握在咱们自己的手里,等他到了泉州,肯不肯交出兵权,这点人马也翻不起大浪来。”许汉青郑重交待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