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_样样稀松【完结】(337)

  “应该说是北元的高官们生财有道,大都的国库里倒是真没缴获太多的财物。忽必烈养了这么一群家伙,家底都被掏空了。”许汉青摇头叹息。

  “也不知道忽必烈得到消息,到了哪里,按时间来算,应该看不到他为咱们送行了。”乃颜终于报复成功,得意洋洋地说道。

  “要是快的话,也应该与我军阻击的部队接触了。”许汉青点了点头,唤过身边的一个参谋,“速派人到天津,从海路传信给陈豫强,让他们撤退吧,忽必烈追不上咱们了。”

  骑快马到天津,再坐船送信给阻击部队,怎么也得一、两天的时间,忽必烈的大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等到大军来到桑干河渡口的时候,陈瓒的陆战师正在布设阵地,小船一批批地启航,顺流而下,直到天津。

  “很好,火枪旅留下一半人马,保护渡口。”许汉青点着头赞赏道,“其它部队继续后撤,让健壮的百姓改走陆路,老人妇女和小孩继续坐船离开。”

  天津到北京的两百多里路程,许汉青率大军直走了三天才到,其间也有元军骑兵远远地缀着,多次试图冲击联军队列,却只是不敢全军突进,以防中了埋伏。几次冲击都被严阵以待的联军所击退,再加上有乃颜的骑兵助阵。吃了几次亏后,尾追的元军再不敢咄咄相逼。

  ………………………………

  忽必烈得到信使传来的大都被袭的消息后,虽然心急如焚,却不太相信敌人能攻破大都的城池,再加上城内的守军数量也不少,纵然无法击退敌军,想来守住城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倒也不太害怕,一边派出人马抵挡塔丽骑兵的骚扰,一边下令所有骑兵轻装疾行,驰援大都。

  赶到现在的山海关附近时,忽必烈的人马与早已构筑好阵地的陈豫强师碰上了,双方一阵好杀,回援心切的元军不顾伤亡,轮番冲杀,而光复军倚仗工事和壕沟,用火炮和火枪拼命阻击。双方都杀红了眼睛,陈豫强师在付出了鲜血的代价后,还是成功地把近十万元军阻击了一天一夜。

  在看到前面拼死拦截的光复军突然撤退的时候,一种不祥的感觉便萦绕在忽必烈的心头,虽然努力定住心神,强装镇定,率领大军急奔大都而去。

  “蒙古男人只流血,不流泪,只能用敌人的鲜血来洗清耻辱。”忽必烈铁青着脸,斥责着泪如雨下,前来报信的蒙古侍卫。说罢,用鞭子狠击身下的坐骑,不顾身后亲随的追赶劝告,一人单骑在前,狂奔着进入了大都。

  大都城内,十室九空,静悄悄地象鬼域一般,地上的鲜血的残碎的刀枪还向他诉说着战争的血腥。断壁残垣横列于前,成群的绿头苍蝇围绕着血渍嗡嗡乱叫,出征之前尚且繁盛完好的大都城,竟然已成了如此惨像。

  他忍住一阵阵的头晕恶心,纵骑赶到皇城,这里更加凄惨,多半宫殿都成了一堆堆瓦砾残砖,到处都是战死者的尸体和凝结的血迹,心中更是大急。

  他身边已是站立了一大帮紧随而来的将领、官员,各人皆是脸色沉痛,年纪尚轻的几个人一路上见到大都城内的惨景,料想自已的家人多半也都遇难,忍不住心酸,眼泪止不住流将下来。

  “儿啊!难道连你也被害了么?”忽必烈颤抖着手,喃喃自语道。

  等侍卫们发现了太子真金和特穆尔的尸体,报告给忽必烈时,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终于挺不住了,他只觉得耳边嗡嗡做响,脑子空白一片,张嘴吐出了一口鲜血,头一晕,向地上一头栽倒过去。

  新的历史 第一章 回归

  “涨潮了。”许汉青温柔地将披风披在李芳凝的肩头,环抱着玉人的纤腰。

  远处连天的波涛,一排排、一层层牵扯着、追逐着、喧闹着,到了近前便成了一堵堵水墙,昂然一跃。象桀骜不驯的野马,撞在礁石上,变成了点点的雨、朦胧的雾。

  “千百年过去了,这海浪一次次化为泡沫,礁石也块块千疮百孔。只有海涛进击的呐喊声仍是那样惊天动地,震憾人心。”许汉青颇有感触地说着。

  “夫君的话都是那么有哲理,妾身听不太明白。”李芳凝将头轻轻地靠在许汉青肩膀上,轻声说道。

  “呵呵,我是想说,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就象这海中的一朵浪花,只有呐喊着加入这大潮之中,才能显现出力量。”许汉青的手臂紧了紧,调笑着说道:“我还听说,爱人之间是相配的,你看你的腰正适合我的手臂。”

  “呵呵,夫君说得有趣,那妾身可得注意了,一不小心要是长成水桶般粗,岂不是不相配了吗?”李芳凝轻笑着抚摩着许汉青的手背。

  “要是那样,我也只好努力长个猿猴那样长的胳膊了。”许汉青边说边轻吻了李芳凝的粉颊。

  ……………………………

  许汉青调集了一切可以使用的船只,从军舰到水师的制式运输船,到福、泉两港的商船,大大小小的船只足有近三千艘,才算基本解决了运人运货的需要。满载着十几万难民,抢掠而来的财物,还有光复军的几万人马,船只陆续起航,向南方驶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