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之名乃因境內有福州、建宁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宋朝置福建路,统辖六个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与两个军(邵武军、兴化军)。
三国吴置昭武县,晋初避讳,改名邵武,又改曰邵阳,南朝宋复曰邵武,故城在今福建邵武县西。邵武地处闽西北,位于武夷山南麓,是入闽重要通道,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势险固,易守难攻,故名‘铁城‘。
页特密实驻扎邵武,其余四个万人队分别在光泽、建阳、顺昌、泰宁,在邵武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剿杀武夷山的光复军第三旅。
按照张天河所提供的计划,第三旅除了守家的一千五百人外,可以说是倾巢出动,分别派出四支千人的队伍,对这四个地方的元军进行骚扰,引诱其来进剿,争取将其拖疲拖垮,并不断将元军向四个方向进行拉动,使之与邵武的距离越远越好。另外派出四个五百人左右的队伍,埋伏在至邵武的大小路上,准备截杀信使。而光复军的主力相机由戴云山潜出,由南至北,以顺时针方向对顺昌、泰宁、光泽的元军进行连续的歼灭性打击。
此战需要部队能够连续作战,速度是关键,要让邵武的页特密实来不及增援,而外围的元军则来不及回撤至邵武。这样对第三旅是个极大的考验,不仅要达到诱敌的目的,还要尽可能将敌军引到计划中预设的地域内进行打击。这样在时间的把握上必须相当准确,否则歼灭了一路或者两路外,要么是页特密实来增援,要么是其它几路元军闻讯后向邵武靠拢,这样一来,以后的计划就全部泡汤了,光复军先打掉闽西北一路,截断江西至福建的战略要路的战略设想就要落空。
而如果能顺利地打垮页特密实,占据邵武,那么以后从江西来的元军势必不能忽视后路,长驱直入攻打福建。这样一个邵武就可以牵制从闽西北来犯的元军。而陈吊眼在漳浦一带势力也不容小视,在得到光复军的武器供应后,又能牵制住从广南东路来攻的元军。
这样一来,就只有从两浙来的元军能通过福州向泉州来进攻,只要光复军内外结合,破掉这一路还是相当有把握的。两浙的范文虎虽说号称有三十万大军,但多数为新附军,不打到他的家门口,他也舍不得把家底都投到福建。一旦拼光了老本,一个无兵无将的光杆将军,忽必烈怎么对待他,也就可想而知了。
元军攻打南宋看似势如破竹,一帆风顺。但其中很多的隐患被蒙古人百战百胜的战绩所掩盖。如果蒙古人连续战败,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击破,这些隐患就将越来越明显,直到爆发出来。到时候元朝内外,蒙古人、宋人都将形成一种连锁反应。到时候,辽东,漠北,江南,将形成一场大风暴,蠢蠢欲动的各种势力争相出场,将给许汉青和光复军带来更大的好处和更多的机会。
血雨腥风 第二章 邵武战役(一)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一句妇孺皆知的话:“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名话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军事指挥官把它挂在自己的嘴边上,但真正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的却鲜如凤毛麟角。
在战场上,真正能做到知彼知己的将领,必然会利用敌方的错觉而扩大它的错误,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而要做到这些,则必须在充分分析敌我双方强弱优劣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构思出巧妙的作战方案,方能使“知彼知己”的信条转化为战场上的胜利。
光复军自成立以来,虽然屡屡获胜,但真正意义上的与元军对阵冲杀还没有。斩杀索多的内情知道的人也并不多,攻下泉州以后更是做出一副死守的架势。
而元军的骄横却是由来已久,况且他们没有料到光复军会在冬季出兵来攻,而且胃口如此之大,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武夷山上的贼寇就是光复军的一部,所以一步一步地按照许汉青和张天河的布置,走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景炎二年(1277)十一月中旬,戴云山中的光复军104师、骑兵旅、山地旅共两万余人,兵分四路,偃旗息鼓,向顺昌西面的将乐急进。
隆冬的江南,没有刺骨的寒冷,站在湖边,极目望去,却有几许不是春天恰似春天的暖意。
江南的冬天总是草率而短暂的。
许汉青站在林间,望着远方,心里还在想着这次邵武之战的各个细节。虽然对这次行动,光复军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要是雨天,依然会影响到火药武器的使用,这也是许汉青稍微有点不放心的地方。
“夫君,您还是休息一下吧,晚上还要赶路的。”刘馨儿轻轻地走到了他的身后。
“没事的,睡了大半天了,清醒一下的好。再有一个时辰就要出发了,再睡脑袋就昏了。”许汉青拉起她的小手,笑着说道。
“明天应该就能碰到张大哥派来接应我们的人吧?”刘馨儿问道。
“恩,差不多了,到时候把部队带到天河选定的战场就行了,天河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许汉青拍了拍刘馨儿的小手,问道:“怎么样,这几天还适应吧?以后你就不要老跟着我受苦了,呆在泉州好吗?”
“不。”刘馨儿坚定地摇了摇头,“我要在旁边照顾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