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莽_傅鹤年【完结】(22)

  想了想,又问王政君:

  “太子呢?怎么没看见他?自己的媳妇生儿子,怎么也不过来帮帮忙!”

  老爷子也是乐糊涂了,这种事儿,刘奭能帮什么忙?

  王政君赶紧解释,她不愿意让父皇知道小两口儿不太和谐的事情:

  “太子殿下刚才还在这儿来着,这会儿回书房去了。”

  “回书房?他还有心思学习习?来人,把他给朕叫来!”

  刘奭毕竟惧怕老爸,赶紧过来,叩头问安之后,垂手肃立,不敢多说一个字。

  “你在书房干什么?不知道你媳妇生儿子啊?”刘询的语气挺严厉。

  “儿臣,儿臣是在引经据典,想给皇孙起个好名字。”

  “这倒是个理由。”刘询的口气缓和了一些,但他认为,小孙子的诞生,不仅是刘家、也是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既然兹事体大,就必须圣躬亲问,于是,他沉吟片刻,金口玉言发下圣谕: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孩子是汉室的希望,一定得取个好名字!以朕之意,治理天下,必须有纵横驰驱的才干,非千里马之才不能胜任,就给这孩子取名为骜(do)吧!”

  骜,是个不常用的字,一般的现代汉语字典中已经不怎么收录了。它读傲,有三种字义:第一种,是名词,骏马的意思,《吕氏春秋·察今》中说:“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骛。”高诱注解道:“骜,千里马名也。”第二种,是形容词,马狂奔的意思,一般与骄字合用,组成“骄骛”一词,形容恣纵奔驰的状况,《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说:“低昂夭矫,据以骄骜兮。”张揖说:“骄骜,纵恣也。”第三种则是通假的用法,和傲字的意思一样。不管怎么说,刘询是希望这个孩子长大了之后,能够像脱缰的骏马一样,纵横驰骋,成为兴旺汉室的一代明主。

  刘奭当然对老爸的用意十分清楚,而且,他还明显地感觉到这个“骛”字里包含着老爸对他懦弱谦顺的不满,但是,他还是代表儿子感谢皇帝陛下的赐名之恩:

  “多谢父皇为皇孙赐名。”

  “慢!”刘询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

  “名字名字,不能有名无字,朕也懒得动脑筋了,干脆,这孩子就姓刘名骜字太孙吧!”

  说是懒得动脑筋,其实这个“字”里面脑筋可动了不少!因为,“太孙”,严格说起来并不宜于用来作“字”,这太容易和一种地位相混淆了。皇帝的儿子中,预定的帝位继承人叫“太子”,而“太子”之后的继承人才叫做“太孙”,如今刘询为孙子起字叫“太孙”,这不是明摆着说,刘骜肯定要接刘奭的班,成为刘询之后的第三代皇帝么!

  这御赐的一名一字,不仅不可动摇地肯定了刚出生的这个小娃娃的继承人地位,同时,也明确了王政君成为太子正妃,将来顺理成章成为皇后的灿烂前途。

  过了没多久,王政君就成了太子的正妃,尽管她并不能垄断刘奭的情爱,甚至依然很少有机会与他交欢。

  都说隔代长辈容易溺爱自己的孙辈,这话一点都不假,不过,两千多年前这位皇帝老爷子,对于太孙的溺爱未免也太过分了些。

  刘骜刚过满月,老爷子就着急要体会“抱”孙子的天伦之乐,尽管政务繁忙,每天还都要抽个空儿跑到太子宫来,“亲自”抱上一抱,一边抱,一边逗弄着刘骜:

  “我的宝贝孙子!可把爷爷想死了!”

  见了宝贝孙子的面,大汉天子的威仪也不要了,什么宫廷禁忌也不讲了,“朕”字也不用了,连“死”字也说出来了,瞧瞧,把老爷子折腾得有点儿胡说带八道了!

  刘骜可不懂这个白胡子老头儿在说什么,他只觉得这个老头儿挺好玩儿的,特别是那稀稀拉拉的白胡子,在他眼前晃来晃去的,挺扎眼,就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去揪它们。

  “别揪别揪,爷爷就那么几根胡子,揪光了,可就不是老皇上,成了小皇上啦!”

  王政君见儿子闹得不像话,赶紧过来,要把刘骜抱走。

  刘询却不答应了,连声颁旨:

  “别介别介!朕还没抱够呢!君儿,朕这一整天,尽想着赶紧办完公事,好来抱抱朕这宝贝孙子,结果,有好几件奏章朕都给批错了!其中有一件,是位姓孙的大臣上的,你猜朕批了什么?朕给批了三个字:‘好孙子’!”

  说罢,刘询忘了自己的帝王身份,一向在臣子面前不苟言笑的他,竟放怀狂笑起来。

  王政君虽然顾忌到君臣尊卑的规矩,却也被刘询的欢愉情绪感染了,不觉笑出声来。

  刘询怀中的汉家“千里驹”,见两个大人笑得高兴,有心泼他们一瓢冷水,悄没声地打开闸门,老实不客气地往大汉天子的龙袍上撒了一泡尿!

  “什么东西,这么烫?好孙子!你这不是要爷爷的好看吗?朕,朕,朕也‘镇’不住你了!”

  等到刘骜能走路了,刘询索性省去两头跑的麻烦,把小家伙接到了自己宫里,每天跟自己“同吃同住同劳动”,连上朝这样的大事,有时也带着孙子一起去,还美其名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