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莽_傅鹤年【完结】(85)

  王凤也是感动得老泪纵横,鼻翼抽动,泣不成声: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陛下也!老臣生性率鲁,不会和风细雨,执政十一年来,颇多触杵天子之处,世人皆曰老臣以臣蔽君、专擅朝政,唉!唯有陛下知道老臣是一片忠心!陛下自幼,颇不受先帝青睐,常在老臣面前倾吐心中烦懑,老臣当年即许宏愿,有朝一日陛下登极,老臣必肝脑涂地以佑我主,尽心尽力为陛下多分担一些责任,只是老臣才又疏,学又浅,德不崇,望不重,十一年来,辜负了陛下的重托,深夜自省,敢不战栗惶恐!老臣此心,唯圣主能查知!”

  成帝嘘唏叹气:

  “朕见识不广,有时也对舅父产生一些误解,像定陶王之事,还有乐昌侯王商之事,以及前不久京兆尹王章之事,都是因为朕的固执与轻率,才让舅父枉担了蔽君之名!现在想起来,您都是为了朕好,才抗颜直谏的。如果当时朕能够慎重从事,您也不至于为这些事所困扰,您的身体,也就会好多了!千错万错,都是朕躬之错!”

  王凤诚惶诚恐:

  “陛下千万不可如此自责!这岂不更让老臣无地自容了么?陛下虽然年轻,却谦恭敏慧,从善如流,实是明君圣主,还是老臣处事不当,才令陛下心生疑窦,实在是老臣之罪!”

  爷儿俩挺有意思,一个玩儿命自我批评,一个使劲儿承担责任,这哪是君问臣疾!

  当然这都是走走形式罢了,成帝最关心的,还是老爷子一旦不成,有谁能够接替大司马的要职,为朕分忧解难,而这刚好也是一直在王凤心头萦绕的问题。

  成帝终于开口:

  “舅父正在病中,按理朕不该口吐不利之言,但为大汉江山考虑,有件事朕不得不问……”

  王凤知道成帝想说什么,他坦然得很:

  “陛下不必讳言,老臣自知病入膏盲,已是日薄西山,再难为国效命。陛下有话请讲,趁着这会儿臣还明白,不至于有什么胡言乱语干扰圣上的决心!”

  “好好好!舅父既然如此深明大义,朕也无需兜圈子了,您以为,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您而寄国家重托?”

  成帝这个问题,王凤心中早有答案,但他认为,最好能由皇帝主动提出人选:

  “我主圣明,龙心中必有贤才以备,臣愿闻之……”

  成帝哪里斗得过这只老狐狸,他忘了一条领导原则:高明的决策者总是不急于端出自己那盘菜。

  其实他也根本算不上一位高明的决策者,他的本事,不过就是按照“排排座、吃果果”的顺序,从老大往下数:

  “您是大舅,您完了是二舅……二舅早没了,那么接下来就该三舅了,对呀!三舅平阿侯王谭怎么样?”

  王凤一看,皇上您费了半天劲,就端出这么一盘菜呀?王谭?老三?他哪儿成啊!屁嘛本事没有,就会跟大哥犯“滋扭”,老跟我对着干,冲这个也不能让他接我的班儿啊!

  当然这是王凤的心里话,不能直接跟皇上这么说,得拐个弯儿:

  “陛下提到老臣三弟平阿侯王谭,这倒是个人才,在我这几个兄弟里也算出类拔萃了,尤其那股六亲不认的劲儿,特别难得,看门守户再合适不过了,大脸子一搭拉,谁也甭想蒙混过关!不过,大司马的职位不大合适,他没有容人之量!要不陛下您再考虑考虑别人?”

  成帝心说我还考虑谁呀?您自己都说了,王谭是您几个兄弟里最优秀的了,他都不行,那还有谁呀?

  “朕的舅父中,除了大舅,就数三舅了,再往下,四舅安成侯王崇?不行啊,他去了好几年了,五舅?成都侯王商……”

  “陛下,你眼光再放点儿,别光扒拉那几个亲舅舅……”

  “当然得亲舅舅了!汉家规矩嘛,由打卫青开始,霍去病,霍光,大司马从来都是外戚的活儿!典领兵马,这样的重要职位,当然是亲戚当着保险、放心!”

  王凤心说不行,我这外甥钻了牛角尖了,得启发启发、诱导诱导:

  “陛下果然精通历史!不过,据臣所知,外戚任大司马的,好像不一定都是皇上的‘亲’舅舅……”

  王凤特意把“亲”字拖了长音。

  成帝那层窗户纸太厚,还是没点透:

  “不是亲舅舅还能是干舅舅?太后也没拜把兄弟呀!”

  王凤心说怎么还不明白呢:

  “比亲舅舅干点儿,比干舅舅又亲点儿,比如先帝孝元皇帝那朝的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思共侯许嘉,不就是先帝母后的从兄弟,也就是叔伯兄弟嘛!”

  “你是说从舅?朕好像是有一个从舅……”

  “陛下圣明!您的从舅,就是御史大夫王音哪!”

  “对对对!王音从舅原先是长乐卫尉,因为王章的事情立了功,刚升为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没多久……”

  “一年多了!王音这人一向谨慎,比臣那几个只知道奢靡纵欲的亲兄弟强多了!臣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王音要是当上大司马,一准能把您的江山保得结结实实的,大事小情都用不着您费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