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极权主义的起源_[美]汉娜‧鄂兰【完结】(97)

  “种族主义”很成功地灌输于大部份欧洲人的心智之中,当犹太籍的金融人员消失于南非洲时,强烈的“反犹太入主义”依旧残存下来,乍见此种现象,真令人觉得惊奇。犹太人与每一个人一样适应“种族主义”,他们对待黑色人种的行径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然而,他们因为受到特殊环境的压迫,途不自觉的摧毁南非最强而有力的传统(既以开金矿与钻石矿为主的传统)。

  在犹太籍的金融业者丧失其在金矿与钻石矿工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之后,开始显现出异于常理的行为特征:他们没有离开南非,竞长期定居于此地。他们在白人集团中占一很特殊的地位,既不属于非洲的“生命血液”,也不属于“贫困的白人渣滓”。他们立即在南非建立起许多任务业企业,如家具与服饰制造商、商店店主、教师、医生、律师与新闻记者,这些企业在南非人的眼中,只是“次级工业”,因为它们与黄金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无论犹太人如何适应南非洲的暴民情况,无论他们自认为南非洲对种族的态度是如何,他们已破坏了这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型态。犹太人将正常的生产因素引进南非洲的经济体制之中,终于导致马兰(Malan)在议会中提出驱逐南非联邦境内的犹太人的法案。很明显的,当马兰提出这项法案时,他受到所有贫困的白人与荷裔南非人的狂热支持。

  当南非洲经济运作改变时,犹太人从种族与黄金世界中所表现的虚幻性格,摇身一变,成为南非洲唯一有生产力者,而此种转变更增加波尔人那多余的、不合时宜的恐惧。波尔人虽然讨厌那拥有剩余资金的中产阶级、或是那些黄金世界的代表者,尚不致于憎恨他们;相反的,他们对犹太人却恨之入骨。波尔人既恐惧犹太人,同时也藐视犹太入,认为他们透露出“外邦人”所有的意像——企图将南非洲变成西方文明世界正常生产模式的一部份,而西方文明世界中所稳藏的利润动机便足够危害种族的虚幻世界。当然,犹太人并不是所有外邦人的影像,他是独特的,对于一个种族社会确实具有威胁的力量。当南非洲的黄金生命血液断绝之后,犹太人无法与其它“外邦人”一样重返祖国,因此,犹太人激烈反抗那些迷信种族与黄金的“外邦人”,以及他们对其所怀的敌意。但犹太人又不可能与“外邦人”之外的唯一团体(土著黑人)携手共进,虽然这些黑人已渐脱离种族社会(在正常的劳动工作与城市生活的冲击下,黑色人种的“工人”已愈来愈认识到自己的人性)。犹太人虽然也有一确切的种族上的根源,但他们并没有盲目崇拜它,对他们而言,消除种族社会反而是一种解放。

  对纳粹党而言,“种族主义”与“反犹太主义”是一项最重要的政治武器,可以用来摧毁文明,建立一个崭新的政治体制;而“种族主义”与“反犹太主义”在南非洲却是现状的自然结果。它们并非藉纳粹主义而存在,也仅间接地影响纳粹主义。

  对于欧洲人的行径,南非洲的种族社会施予真实的、立即显现反弹性的反应,因为,一旦南非内陆的劳力供应短缺,中国与印度的廉价劳工遂会疯狂地输入此地。在这个地方,亚洲人民亦同样被视同如非洲未开化的野蛮民族,这些野蛮民族也由于缺乏才智,而震骇了欧洲人。唯一的不同在于欧洲人没有任何借口或可令人信服的理由,把中国人与印度人视为非洲的同一族类。有一确切的事实——欧洲帝国主义在亚洲正着手从事犯罪的勾当,的确,“种族”的概念在亚洲是须被加以修正的。正如同“白人”在开始肩挑起重担时所说的“高等与低等族类”这句话指出一渐进发展的可能性与架构,而这项观念竞在不知不觉中逃避一桩事实——两种相异族类有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种族原理取代了过去对亚洲古老的心智意像,认为亚洲人民是奇怪的,是异域主人,因此,比起非洲,种族原理更适于作为统治与剥削亚洲的一有效武器。

  就极权政府而言,有一项虽无法立即展现意义,但却可以获取重要经验的体验,此项体验既是:在非洲的种族社会中,利润的动机未必是荣耀的,同时也能够被抹煞;社会可以用别于经济原理的原理而运作。如此的环境适合某些人,这些人在理性化的生产与资本体系的处境下,属于无特权阶级。职是,南非洲的种族社会给予暴民一项教训,这项教训有一种令人觉得迷惑的警示前兆,那就是无特权阶级透过尖锐的暴力,可能变成一更卑微的阶级。基于此种现象,暴民甚至不需要革命,而仅仅需要与统治阶级相结合,便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如此,海外的或文明落后的民族,对于这项策略的实现,提供最适当的可能性。

  暴民的领袖,譬如:卡尔.彼德,首先实现此种非洲体验的冲击力量。这些领袖毅然坚信他们是属于统治者的种族。非洲的殖民产业变成一块沃土,于其上孕育了壮硕的花朵,而后化成纳粹的精萃份子。在这个地方,暴民领袖亲眼目睹民族被转变成种族,同时也看到此种过程在一开始,任何民族都可以将自己推向“统治者种族”的地位。有一种幻象曾经教导民众——历史的过程必然是“进步的”,然而,在这里,他们治愈了此种幻象,因为旧有殖民地的活动途径,在朝向某种事物时是缓慢的,“荷兰人(指波尔人一译注) 是缓慢地远离任何事物”。假若“经济史曾经教导我们,人是一步一步的渐进发展,从狩猎生活进展到游牧,而后终于定居下来经营农业生活”,那么,波尔人的故事,则很清楚地描绘出相反的景象:“人也可以从辛勤的拓殖上地与节俭的生活中……逐渐变成狩猎者与游牧者”。这些领袖清楚地了解,正因为波尔人退化成一野蛮未开化的部族,所以他们依旧可以稳固地保持其统治者的地位。假若统御其它“种族”的种族的权力是可以购买的,那么,他们也心甘情愿付出任何代价,降低任何文化水准,以建立起一个种族组织。同时,由聚集于南非洲世界各地来的人民的经验中,他们也理解到西方文明世界所有的暴民,都会拥护他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