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荀彧,就没有现在威风八面的曹操。曹操能够在中原这四战之地发展起来,与荀彧的决策,劝说有着莫大的关系,只要是大事,曹操都会找荀彧商量,就算是荀彧不在身旁,他也会修书一封,火速送至许昌询问荀彧的意见。
忽地“笃笃笃”传来了三声轻微的敲门声。
曹操回过神来开口道:“是文若吧?进来说话。”
荀彧轻步走到曹操面前,看了一眼郭嘉,问道“丞相已有决定否?”
曹操问荀彧:“文若怎么看?”
荀彧接口道:“或仍以为全力攻南阳为上策,仲达之策甚险,未必能成。”
曹操皱了下眉道:“我已同奉孝商量过了,操实在不想荆襄之地落入孙权这种不仁不义的小人之手。”
荀彧或许早已料到这个结果,毕竟司马懿的计策诱惑力太大了。
荀彧点点头,指着地图道:“既如此,洛阳一线不可不防,丞相需令曹仁将军驻守弘农,文和才智之士可佐之,令山阳满伯宁镇守洛阳,伯宁沉稳老练,明于形势,堪当此任。如此一来,就算是仲达的计策失败,我们至少不会动摇根本;如若侥幸成功,也可将心腹大患连根拔起。”
曹操抚掌大笑道:“奉孝之机,文若之智,虽陈平、张良何可比也!那么我们就商量一下具体的安排吧。”
满天繁星静静的陪着他们度过又一个不眠之夜。
3-186中卷 第186章 众谋争风 刘备定计
长安府衙,庞统于下午未时(2点)准时跨门而入,只见他怀里捧着个大酒葫芦,一脸的迷醉,伸了个懒腰后,向府内诸人作揖道:“诸公早上好,恩,早上的空气真好,舒服,真是舒服。”然后除了自幼相识的诸葛亮、徐庶外,其他文臣、谋士全部倒地。
庞统现在就是典型的刘备军中的万家宝,仗着自己智慧过人的头脑,无聊的时候,就开始施诈术、设陷阱拿众人开心。除了诸葛亮、徐庶还勉强能自保外,就算聪明如田丰先生也偶尔也要吃不少亏,更别说其他人了,所以,大家一看他进来,连忙跟他打了个招呼,心想:“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马上去偏房去了。
徐庶笑道:“只要士元一来,必然一片安静,所有人全跑了,士元啊,这样可不好,人品问题哦?”
庞统瞅了瞅徐庶,叹了口气:“元直啊,你这孩子年级还小,不懂事,我老人家大人不记小人过,就不怪你了。”
徐庶不由的看了看诸葛亮,苦笑着说:“还真是个活宝,真拿他没办法。”
诸葛亮正色对徐庶说:“元直有所不知,这正是士元的高明之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故意的,要得就是这个效果。”
徐庶不由一楞,忙问道:“此话怎讲?”
庞统眼射精光,诙谐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睡虫也。”说着与孔明相视一笑,接着道,“你教教这个不开窍的小子。”
孔明微笑着看着徐庶,娓娓道来:“所谓兵者,诡道者也。而我军才智之士虽不少,知兵之人却寥寥无几,深明兵法的也只有灵风、士元、元直、元浩(田丰字)、则注(沮授)、及公台(陈宫字)、孝直如数几人。其中,元浩、则注、公台是战略高手,然过与光明正大,虽深明兵法,不识诡计;而孝直虽奇计百出,却失于宏观;能完全灵活的利用各种谋略、手段于胜利的人,只有我们四个。当然,我们几个人里恐怕在“诡计”方面,则以这死鸟为首。”说着指了一下庞统,心中暗自得意,“让你骂我睡虫。”
只见庞统正闭着眼睛听得摇头晃脑,颇有孺子可教的感觉。尤其听到诸葛亮专门夸他的时候,更是脸露微笑,“恩,不对,小子敢骂我死鸟,我这么风流倜傥。”庞统狠狠瞪了诸葛亮一眼,却没有打断他。
诸葛亮接着说:“所以,你看士元平日不甚过来,过来必有军国大事,而这些讨论无需那么多人共同讨论。一者,容易搞乱我们的思路;二者,对于一些机密之事,如秘密调兵,影卫秘信,也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唉,当时我也在想怎么能找个好的借口,能有个专门的地方供我们四人讨论,然而此例不好开,否则有结党之嫌,也不利于和其他同僚相处,唉!”
诸葛亮欣赏的看着庞统,叹了口气,“说起诡计,恐怕士元真的是宗师级的人物了,居然想出这么个办法,让人家主动避开于他,给我们独立的工作空间,当真难得了。现在你、我唱红脸,仍要维护同僚的关系,而士元则牺牲自己唱白脸了。”
诸葛亮看着庞统满面春风,一脸的得意,突然加重语气道:“当然了,所谓善人做善事,恶人做恶事,我们也算各尽其才了。”
庞统正在诸葛亮的马屁微风下尽情的在空中翱翔,突然被诸葛亮最后一句话,就如马屁一下拍到了马鼻子上,一股恶臭熏得头昏眼花,直接摔了下来,不由小眼睛又翻了起来,正待反驳,徐庶却开口了。
徐庶敬佩的着着这两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年轻人,喟然而叹:“司马德操言:‘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所言不虚也。”说着,又对庞统深深一揖,“士元深谋远虑,庶不及也,在下错怪你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