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骗过了楚国公子元,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后来援兵到来,救了楚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罗灵风不假思索的说道:“就用中计。”
周瑜一笑,他早就料到了罗灵风选的就是中计。
罗灵风望了望远处的尘土,暗自捏了一把汗,稍一沉吟,马上传下命令:“把城内所有旗帜全放倒,藏匿起来!城内百姓,各自隐在驻地房舍、围墙内,不许乱动乱叫,如果违令不遵者,立斩!”然后又下令:“大开城东城门,遣二十名老少军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不许神色慌张,举措不当。如果魏军冲到城前,也不能退入城内,仍要一如既往。”
先锋夏侯惇到达荥阳县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
当下他就带着李典、于禁两位副将飞马跑到城下,远远观望。
空旷的城门对着想要侵略自己的敌人们大大的敞开,似乎在欢迎他们一般。狂风卷起尘土,划过了只有几人的城门口。荥阳县城里寂静得没有丝毫的声音,仿佛里面没有任何人存在一般。
突然一曲激动人心的“阮咸”悠然而起。(注:阮咸就是琵琶的一种,在汉朝琵琶叫阮咸,它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
“空城计?”夏侯惇在惊讶之中已经失声脱口大叫了起来。
夏侯惇额上已经闷出了滴滴汗珠,咬紧下唇不发一言,眼睛只是死死的盯着城墙上那一个飘逸轻灵的身影。
在天下混乱的春秋时期,上卿叔詹地‘空城计’可以说是独占熬头,历年来无数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数的名将,面对着这样胆大狂妄却又不得不叫好的计策均都心服口服。
夏侯惇当年读史书时,就对叔詹的‘空城计’给了极高的评价。佩服之余,也惋惜此奇计只能出一次。
他从来没有想过,‘空城计’居然有再度被运用在战场上的一天。也从来没有想过,注定会被人识破的计策居然也有人敢运用在今日的战场。并且计策的另一方是他自己。
空城计这一招只要认真读过史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计谋。可是,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能识破这个计策,所以当运用出来的时候更是让人无法可想。
他皱着眉头疑惑的问身旁的副将李典和于禁:“曼成、文谦,你们看这是何意?”
李典怪异的望了望城中,说道:“会不会是诱敌之计?罗麟狡诈不可不防!”
“我觉得不象,罗麟此举乃效仿春秋时期叔詹的‘空城计’,其城中定然无兵,我们应即刻冲杀进去,活捉罗麟!他分明是故弄玄虚,此城肯定是座空城。”于禁善于用奇,行事大胆,见有此机会,便高声提议。
李典忙劝道:“将军不可,兵法有云: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实而示实。罗麟故意学习‘空城计’,显出这是座空城,让我们误会,他却反其道而行。这里就肯定有埋伏,是个骗局!我军若贸然轻进,必中其计。再则,典虽然不懂乐理,但还是听出了这曲中的肃杀之气。”
夏侯悼性子虽然有些急噪,但并不卤莽,曹操早在行军之前,就吩咐过他万事要小心行事,不可大意,遇事三思而后行。他对曹操的话还是非常遵从的。
百般思量后,决定以稳为主,撤军一里,等候曹操的大军。
此刻,城墙上的罗灵风不由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
3-213中卷 第213章 计中之计
“夏侯惇这次不愿意冒险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他相信夏乐渊和李典所获得的错误情报的关系吧?不然以夏侯惇的性格一定会出兵一战的。”孙策一语中地的指出了关键。夏侯惇相信夏侯渊说的话,相信罗灵风有二万以上的大军,再加上李典的多疑才令夏侯惇放弃了自己的风格。
罗灵风摇了摇头,道:“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的原因应该还在于曹操吧?”
周瑜立刻就明白了关键,点头笑道:“三弟言之有理,夏侯惇善于攻城掠地、夏侯渊善于千里奔袭。要论领军之道,夏侯惇犹在夏侯渊之上。不过这两兄弟性格都有一些急噪,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此次他们要对付的是名震天下的麒麟军师——罗麟。曹操为了防止夏侯惇过于急噪,怕他中了三弟的计策,临行前一定会叮嘱夏侯惇处处小心行事,这也无可厚非。也许正是因为曹操的叮嘱,才让夏侯惇会如此的沉稳,以至于反而中计,哈哈哈哈。”
“没错,真正能让夏侯惇有所顾及的恐怕是曹操的命令了,殊不知,曹操的谨慎小心却是造就‘空城计’成功的关键。说起来,我们还得感谢曹操。”罗灵风笑了笑。
“不过这个计划确实是险,当年的叔詹就是抓住了楚国公子元多疑的特点,才能够成功。而我们却是在行事果断的夏侯惇面前用这一计,想起当时的情景就心有余悸。”周瑜唏嘘道。
罗灵风白了周瑜一眼,自嘲道:“你只是担心,我可吓得半死,身上都被汗水浸湿了。”说着还抹了一把身上的冷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