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又开始了。
事实上,造成美国人情报工作瘫痪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们内部出了叛徒,这个人叫韦斯班德。
早在弗里德曼的通信情报处时期,韦斯班德就对美国政府心生异心,他成为了一名苏联安插在美国情报机构的特工。他把美国截获和破译情报的能力告知莫斯科,中断了美国唯一获取远东可靠情报的途径。史密斯将军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向白宫汇报。这个消息对于白宫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重磅炸弹,可惜他们并未掌握实质性的证据,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韦斯班德依旧口风严谨。所以,这也成为了美国情报史上的一件“糊涂案”。韦斯班德最后没有受到起诉,直到1967年他在自己的寓所内静静地去世,美国政府也未能听到他的“忏悔”。
正文 5 韦斯班德的告密(2)
2010-5-1 9:22:44 本章字数:1071
几十年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份解密文件是这样描述这一事件的:“美国情报机关一名俄裔职员在40年代为前苏联窃取美国机密,令美国丧失收集前苏联情报的能力,以致未能及早防止韩战爆发,这可能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情报损失。”
事实上,情况可能更为糟糕。本来二战后,美国情报机关完全有能力破解前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情报密码,但自从韦斯班德告密后,美国破密能力每况愈下。
当时,韦斯班德是武装部队安全局的一名情报人员,但是对这件事情最为动怒的却是中情局的当家人沃尔特•史密斯,他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简直暴跳如雷,不停地指责这名情报人员的“可耻行径”。随后他急匆匆地赶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室,郑重其事地向各位委员说出了情况的严重性,并当众对韦斯班德的罪行提出批评。他激动地说:“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失误很难说是偶然的。”为了精心维护他所谓的“无价之宝”——电讯情报,史密斯呼吁杜鲁门要求国防部长罗伯特•洛维特和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对武装部队安全局展开一场“彻底调查”。
在这一事件中,武装部队安全局保持了较为诚恳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叛徒”出在自家院里,罪责难逃,另一方面武装部队刚刚成立,其主要的成员之间本来就互相掣肘,情报工作根本没有效率可言,因此也自恃理亏。可史密斯的暴跳如雷却是个“意外”。不过,只要清楚前面中情局在朝鲜战场上种种低级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些端倪,在此他绝对逃不掉借势转移大家注意力的嫌疑。因为中情局早就对武装部队这个新生的情报巨人心存戒心,他们认为在情报领域它无疑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白宫和五角大楼绝不会理会这些,他们要的就是一个事实和结果。所以,3天之后,即1951年12月1日,杜鲁门便下令展开调查。受命领导这项调查工作的是53岁的纽约检查官、前空军部长特别助理阿博特•布劳内尔。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布劳内尔和他手下的一帮能干的文职人员将武装部队安全局查了个底朝天。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武装部队安全局是一个“倒退的产物”。
1952年6月13日,布劳内尔将调查报告上交给洛维特和艾奇逊,同时还建议成立一个强大的、集中管理的新机构,这个机构的首脑应具有极大的权威。两位部长均认可了这份独立调查报告,并立即着手研究这一建议的可行性。
很有可能,武装部队安全局这个诞生于1949年的机构,在经历了短短的3年运转之后就要面临夭折,在它的基础上一个更大的情报帝国将真正确立起来。
正文 1 诞生:总统签发“出生证”(1)
2010-5-1 9:22:45 本章字数:1161
第四章 史上最强大的“情报工厂”
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从一间不足25平米的背街斗室,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城市,从“黑室”到“黑城市”期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相信只有亲自参与其中的人们感受最为真切。而作为看客只能从其外在的规模窥见冰山一隅。如今,国家安全局已经成为有史以来从未见识过,而且也从未想到过的情报工厂。那里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数学家、密码学家等尖端人才,还拥有令人咋舌的现代计算机设备和监听工具。正如国家安全局殚精竭虑地想探知整个世界的秘密一样,整个世界也想撩起这个神秘“工厂”的面纱。
1 诞生:总统签发“出生证”
1952年下半年,适逢美国大选。共和党候选人是62岁的艾森豪威尔,但是新闻传媒普遍看好民主党竞选人史蒂文森。为了对选举资料进行处理,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用了所有权已经归于雷明顿•兰德公司的“UNIVAC”计算机来计算大选结果。在大选进行之前,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媒体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方式预测的结果几乎一边倒,都认为当时参与竞选的双方得票结果将会是“势均力敌”、“难分伯仲”。然而,在选举结束后仅仅45分钟,“UNIVAC”就计算出“艾森豪威尔将得票数为438票”,也就是说他将“以绝对优势赢得这场选举”。
果不其然,1952年11月4日深夜,艾森豪威尔成了唯一一位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