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文臣统兵,以文制武。太祖虽用文臣知州,但边境州郡一般仍用武将。太宗以为武臣不知政事,开始兼用文臣。他让进士出身的柳开出知宁边军(治今河北蠡县),并历长边州;同时把一批文臣调到军中任职,以致宋人后来把文臣领兵管辖边郡称为“至道故事”。淳化五年,又名文臣、参知政事赵昌言为川陕招安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其后文臣出任安抚使、经略安抚使或兼任驻泊一方的马步军都总管督帅武将渐成惯例。宿将曹翰曾在太宗面前赋诗道:“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家贫卖刀只是说说而已,却表达了武将对权力地位日渐下降的满腹牢骚。
其三,官职差遣,成为制度。太宗先后设立了差遣院、三班院等专门任命差遣的机构,标志着宋初以来官、职、差遣分离现象渐成制度。宋代的“官”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也称寄禄官;“差遣”才是实职,也称职事官,往往带有知、直、判、权、提点、提举等前置动词;“职”指馆职和贴职,馆职即馆阁之职,贴职指职事官不任馆阁实务而监领馆阁之职,只是一种荣誉性的名衔,完全用来礼遇文官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宋史》本传说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这里的龙图阁直学士是贴职,权知开封府才是差遣,右司郎中是寄禄官,指可以享受这一级别的俸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的推行,其积极作用是使整个文官系统更加灵活适用,负面影响则是冗官问题的日渐严重。
其四,词臣宰执,重用文官。词臣指为皇帝起草内制的翰林学士和起草外制的加知制诰,太宗简选时尤其注意德行与文学并重。当时有一种说法:朝廷任命一制诰,好比一佛出世。而太宗则表示,翰林学士之职亲近贵重,他恨不得自己来干。太宗一朝执政中,有七人是从翰林学士升任的,词臣成为最优先考虑的宰执人选。再看太宗朝宰执的构成,宰相九人,全部是文官,有出身者六人;正副枢密使三十五人,文官出身的有二十一人,占百分之六十;参知政事十八人,全部是文官。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正是在太宗朝正式形成的。
最后说说文化工程。没有文化大工程的衬托,太平盛世总显得气象不足。明代永乐和乾隆修大典与全书那样的用心,宋太宗早着先鞭了。太宗朝文化大工程主要有三项。
其一,搜访图书,组织校勘。太平兴国九年,太宗命令三馆将现存藏书与唐代《开元四部书目》进行核对,将阙目公布中外,凡献书三百卷以上者,酌情授官或另行安排。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又专程派人前往江南、两浙购求图书。这类诏书与措施,在太宗一朝并不少见。在访寻图书的同时,太宗还组织学者校勘典籍。太宗朝官方组织校勘的典籍主要是历代重要的正史、字书和医书。官方组织传世典籍的校勘,成为宋代的一种传统,对文化的传承是有好处的。
其二,健全馆阁,养育人才。宋太祖时以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为三馆,用来典藏图书。太宗即位次年视察三馆,见屋社低小,环境喧杂,便下令营建新三馆,并亲自规划,建成后栋宇花木,宏伟壮丽,赐总名为崇文院。其后又在在崇文院里新建立秘阁,用来收藏三馆的珍本图书和大内的古画墨迹。太宗还让文士担任三馆和秘阁中自校理到学士的各级职位。馆阁之职选人较严,成为文士升迁中枢要职的捷径,宋代文官也以带馆职为荣,因而馆职实际上是养育中央人才的储备库。
其三,编修大书,昭示太平。清人把《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和《册府元龟》并称为宋朝四大书,前三部都是太宗朝修成的。《太平御览》是一部综合性的类书,完工在即时,太宗每天“御览”三卷,一年读完了这部大书,就把原定书名《太平总类》改为《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是小说的类书,《文苑英华》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类书。太宗朝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还有医学类书《神医普救方》一千卷(已佚)《太平圣惠方》一百卷、《雍熙广韵》一百卷、《太平寰宇记》二百卷。不难发现,在太宗下诏编修的大书中,以“太平”命名的特别多,也许他自知武功没法与乃兄太祖相比,就特别强调“文德致治”,向天下臣民炫耀他带来的“太平”盛世。
细说宋朝17:天下已治蜀未治
谚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到宋太宗晚年,除了燕云未复,其文治却也使社会经济文化蒸蒸日上。但就在他强调“文德治政”的时候,自太祖平蜀以来积累的种种矛盾终于交相作用,引起了总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给他的太平盛世涂抹上讽刺的油彩。
自唐末五代以来,号称天府之国的川蜀因地处西南,既没有受到黄巢起义军对豪宗大姓的扫荡,也没有经历中原那样严重战乱的摧残,入川避乱的官僚地主为数不少,他们与土著的大户巨室一起,肆意进行土地兼并,残酷剥削当地农民。与其他地区的客户相比,川峡佃户所占人口比例甚至高达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而所受到的人身束缚也远为严重。他们被称为“旁户”,地主豪民往往数世役使他们犹如奴隶,少的一家占有数十户,多的动辄三五百户。宋代的建立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因而旁户成为李顺起事的主要力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