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轰鸣,狂风呼啸!
毛公牛在林中奔跑,脑海里回荡着空远大师的话:“在金沙江边,有一处临江的悬崖石板上雕刻着一位标准的彝族男子汉,在离雕像的不远处有两棵参天古树,小的一棵古松树干上缠有红头绳,绳上吊有一个木制的羊头;大的一棵古松树干上也缠有红头绳,绳上吊有一个木制的牛头。后天的中午有一漂亮的苗族女人坐在大的一棵古松树下等你,那人就是接头的人。”大雨如注,毛公牛身上的彝族服几乎全被湿透,眼睛被雨水遮住几乎看不清前面的路,他看见一棵似虬龙的大松树上有一个可容一人的树洞,他迅速地钻了进去。
“记住如接头的人坐在小的一棵古树下,切不可去。”毛公牛躲在树洞里又想起那山王庙空运大师的再三交代。望着雨季中那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他反复地把接头暗号在心里念叨,他知道自己是个大脑粗,深怕记错了,误了党国的大事。
雨,仍在死命地下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黎明。
“多亏这树洞!”他向那树洞作了三个揖,嘴里一边吃着干饼,一边全力奔跑起来。一个小时后,他终于走出了可怕的黑松林。此时他见太阳已生起在东山顶上,他脱掉外衣,拿在手上,在小路上急走。他想此时天又刚亮不久,穿着老人的彝族服装在大路上行走定不会引起注意。
河风饱含着热气从四面吹来,一阵惬意。他走在一座老乡用木板铺成的索桥上,见桥的对面有许多赶集的人,知道那定是集镇所在,他忙把已被风吹干了的彝族外衣穿在身上。再行500米,果真见立在路旁的石碑上写有“葫芦口”三字。
葫芦口地处云南、四川二省交界处,是鸡鸣二省三县的地方。金沙江以北是四川,金沙江以南是云南。若要从离葫芦口最近的四川两县——宁南、会东进入离葫芦口最近的云南一县——巧家,必须从此附近上、下游岸边渡过金沙江。由于此,所以葫芦口是一个很重要的交通要道。传说三国的诸葛亮渡泸水平定南方蛮夷之地就是从葫芦口这个地方进入云南的。这天恰遇葫芦口赶集,人来人往甚是热闹。有汉族的,有彝族的,还有白族的……
毛公牛看见集市上的水果甚多,掏出钱准备买二斤香蕉路上吃。“老乡,我买二斤香蕉!”他不敢和老乡去说价,一者怕耽误了赶路的时间,二者怕露出马脚来。
“小伙子,你是哪里人哪?怎么汉话说得这样的流利?”卖香蕉的农民边称香蕉边说。
“我……是……昆明人。”突如其来的问话倒让毛公牛不知怎么回答,他心想说出自己的真实地址是不行的,只有撒一个谎。
“要回昆明吗?”
“是的,不知该往哪条路走最近?”
“你以前没有来过这儿?”
“小时候来过,已忘了。”
“难怪你不知道!告诉你吧,小伙子,最近的是从这里到大崇乘小木船过江到巧家,其次只有到溪洛渡坐船过江到永善。”
香蕉已称好,毛公牛付完帐就走。
“我觉得这小伙子好面熟啊!”一个站在香蕉老板旁边卖红苕的老者说。
“我今天起了个大早,来葫芦口卖黑桃,我看见刚才那小伙子慌慌张张地从黑松林地走出来,全身都是湿的,估计昨晚被淋了暴雨。后来,我看见他脱掉外衣,在路上一路奔跑。”旁边的一个人青年人又说。
“我发现那小伙子的衣服好奇怪!他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怎么会穿老年男人的衣服呢?衣服青衣蓝边,没有半点红、黄、绿、橙、粉的颜色。”旁边一个卖土豆的老太婆也许是发现一个年轻的毛公牛怎么会穿着彝族老年的服装,因为在彝族里,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彝族的服装穿着上是不同的,尤其是衣服边的颜色很不一样。
……
“哦,我想起来了,那小伙子不正是墙上张贴出来的两个逃犯之一吗?”卖香蕉的农民终于想起来了。
“对,就是那个逃犯!我说怎么这样熟悉!”旁边卖红苕的老者也一下想了起来。
“快!抓逃犯!”
“抓逃犯!”
卖香蕉的农民和卖红苕的老者都一边高喊一边朝毛公牛离去的方向追去。
“抓逃犯——抓逃犯——”
整个葫芦口集市的滨江路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老太太,你帮我们看到一下,我去报告葫芦口解放军公安战士和工作队的同志!”卖核桃的青年一边给卖土豆的老太婆说,一边向葫芦口附近的解放军驻地奔去……
一座座耸立云霄的石峰上生长着茸茸的灌木和小花,远远望去,若仙女身上的衣衫。峡谷两岸,奇峰林立。一条弯弯曲曲的金沙江含着汹涌的波涛蜿蜒在崇山峻岭中。
毛公牛来到大崇渡口,隐伏在密林之中观察着渡口的动静。
一条小木船,两个艄公,一个卖船票的青年人……
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只有排队买票的乘船人还在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
毛公牛从密林中走出,站在似长龙的买票队伍后面,准备买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