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云也在人群中看到了董仲舒,不过这位历史上儒家的罪人。由于年纪早过六十,因此免去了上场射箭的这一关,令李云无从得知这位将儒家向着文治方向腐化的,大儒,到底可否射中箭靶。
接着,科举进入第二轮分试,张汤自然是以韩非子学徒地身份应试法家科,主父偃和董仲舒则只能参加综合科。
综合科的试卷,李云也有参与制卷,因为科举所有试卷地纸张都是由他从临邛派来长安的工匠制作的,带着这样地关系和南月公主准夫婿的头衔。他参与制卷并未受到非议。
李云只出一个题,他承认他很不厚道的将题目设为家与国家,虽然这样一个题目有些标新立异,但是他依旧坚持,在他看来,假如一个官员连这样的道理都无法了解,那么即使他做的再还又有什么用?
历史上那些饱学之士干出来的卖国行径可远远超过了一字不识的武将!
当然不能否认,他也存在着私心。这无非是为他以后推广和普及自己的理想,寻找到最初的同道,并打下基础。
知道他想法地天子没有半点反对,反而是大力支持,因为天子看过李云的小册子,对哪里面所说的国家概念深表赞同,于是在天子的点头下,所有科目统统要求作答这一题。
不过李云的私心却害苦了那些捧着试卷的学者,他们如何的知道家与国家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儒家,由于早期儒家地特征,他们并不以为其他国家效劳为耻,他们是仁义道德做评定标准,只要是仁义的,他们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好的,反之则要打到!
不过他们显然大都忘记了孔老夫子也有着华夏与夷族的双重标准,大概他们认为那个孔子赞扬管仲尽屠外族的事迹影响孔子的光辉形象,所以下意识的回避了这个问题。
不过有时候他们认为错的,其实是真正的真理,仁义也要看对象!难道对着禽兽也想要用仁义来感怀吗?
李云可不是农夫与蛇故事中的主角,大汉也不是,至少现在的大汉
虽然考生们对于这个新奇的题目有所不解,但考生永远是这世界上适应力最强的种群,很快的他们就找到了自家典籍中的记载,以这些记载为根基,阐述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出来。
法家的学者从韩非子着手,他们模仿着先贤韩非子的笔锋,在纸上将法家的理论阐述的淋漓尽致,洋洋洒洒。
而儒家的学者抓破了脑袋,才有人相继以自家学派的观点开始阐述,公羊派,端木派,这两种完全不同却又同根同源的思想开始在纸上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兵家的学子最为简单,因为孙子早就用在孙子兵法中阐述过国家间的战争关系和武德的重要性,这些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个名称而已。
伴随着黄昏时分的钟声,第一天的考试结束,负责警备和防止作弊的御林军士兵开始入场收集试卷,并检查考生的衣物,假如被他们发现作弊的情况,那么依照天子的命令,他们有权直接扣押甚至击杀嫌疑
不过现在的学者大都十分高傲,作弊的现象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御林军并未有任何发现。
李云看着这整整有一千多人的士子,他不清楚这些人当中究竟有多少可成为大汉国的有用之才,不过有一点无庸置疑,这批学子的含金量是非常之高的!
不过他很快就没有时间再来操劳这些事情了,因为三天后,他就将正式在他干叔叔窦婴的主持下应娶南月公主刘玫,明天南月公主的母亲梁王后还有他的哥哥们将陆续到达,他得准备着去见他的丈母娘和舅子们。
……
卷四 风云
第四十六节 新婚之夜
庚子年四月初三,宜嫁娶,破土,出行,忌丧葬,天气很好,温度适宜,不算太热。
一大早的整个长安就沸腾起来,今天是南月公主下嫁李云的好日子,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不让人在今天这个大好的日子捣乱,刚刚调防长安的细柳营骑兵顾不上休息,他们与禁卫军共同承担起长安的戒备工作,各条人流密集或者提亲,送亲队伍将要经过的主要路线均加强了巡逻力度和巡逻人数,巡逻的士兵也全部换成了在上郡与匈奴人血战数年的细柳骑兵。
由于李云没有亲人,所以魏其侯窦婴以他干叔叔的身份担当起了家长的责任,按照传统,一大早魏其侯就身着起了侯服,在领着李云一同祭拜过天地之后,他便着人将李云带去斋浴,而他则领着窦府的下人,带着早准备好的礼品,以家长的身份前往长乐宫向居住在哪里的太后,粱王后,提亲,并交纳礼品,钱财,这叫做采纳。
辰时三刻许,太后接见作为家长的魏其侯,魏其侯献上采纳清单,接着太后点头应许,梁王后亦点头,这样就算完成了采纳。
已时一刻,天子下诏,准许婚礼的进行。
这时候,接到诏书的李云才身着关内侯的衣服,在窦家为他准备的迎亲队伍的簇拥下,喜孜孜的来到长乐宫面见太后,并且迎娶南月公主回家。
这也是很有讲究的,李云必须按照传统先向太后献上代表着吉祥的丝绸若干,得到太后准许后。他才可将南月公主迎娶回家,这个程序叫纳币。
长乐宫中,南月公主身着淡青色地丝绸衣服,头戴着象征着富贵如意的大簪,在几名宫女的服饰下,点妆着自己那美丽的脸蛋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