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原本议论的问题,在这个证据确凿的指责面前,立刻就变的渺小起来。
帝国向来就有,轻重缓急,以及看热闹的传统,丞相和大将军大打出手,这样的热闹,在帝国的历史上可从没有过,再联想到几天前丞相吃的那个亏,谁都认定了丞相大人的反击来了。
两位大人物相互攻击,可比起自己那些小家族,小门阀之间的相互攻击有意思的多了,而且随着丞相大人的控诉,大将军窦婴许多腐败的问题和窦家奢侈的现状,一一展现的各大臣面前,使得许多原本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内幕的大臣一下子就渚楚明白了许多。
于是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意识到了,比起自己的争吵,看大将军和丞相斗殴或许更有意思。
大将军窦婴自然是不会任由丞相攻击,窦家一派的大臣立刻就扯起了太皇太后这面虎旗,你说我贪污?
我没有啊,这些都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有本事,你自己去问太皇太后去。
你说我私藏军械,那些啊,全是长乐宫囤积在我这的备用军械,准备今年秋猎之用,难道说侄子帮姨点忙,借个地方储藏下军械也犯法?
一连几天,窦家的大臣全都玩起了赖皮,一个个张口太皇太后如何,闭口太皇太后如何,整个朝会已经被搅得一塌糊涂!田窦两家在私底下就进行了至少十次的大规模械斗。
这让某些势力很是兴奋了一阵,似乎局势正在朝他们期盼的方向发展,田窦两家的矛盾对于他们而言就意味着天子和太皇太后的决裂。
二十一日夜,一切的猜想都被终结了,当夜,渔阳程不识麾下四万大军星夜进入长安,接管了御林军的防务。
第二日清晨,天子下令以叛国罪和谋反罪逮捕了包括长安城显赫一时的激进派人物安东侯张昆以及著名的保守派大臣太仆杨林,右仆射黄安以及其他数十名官员。
同时御林军也遭到了大规模的清洗,包括御林军四号人物,安东将军陈愈在内的数百名军官被逮捕和隔离。
同时这份逮捕诏书上还加盖着太皇太后的印信,之前天子与太皇太后出现严重不和的谣言不攻自破。
二十三日,未央宫中一百三十一名宫女,妃嫔以及太监被以谋反,叛逆以及意图刺杀天子的罪名全部斩首,其中包括了天子最近新纳的美人,涟漪。
同时边军奉诏对长安城的四十多处可疑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抓捕了至少七百名可疑嫌犯,其中包括了十一名匈奴人。
事情最终水落石出了,田窦两家,还有太皇太后和天子,完美的演绎了一次双簧戏,这个戏演的极为逼真,一度瞒住了所有人,这场作秀他们甚至没有告诉自己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从而引出了潜伏在长安数十年之久的秘密势力,并最终将之大部分一网打尽。
也许这场戏最初并不是这样策划的,也许最初田窦两家以及天子与太皇太后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最后才发现一直有人在一边虎视眈眈。
但是,最后他们完胜了,这才是真实的,至于过程,那就只有从头到尾都参与这次行动的人才清楚。
不管怎么说,听到消息后,李云总算把心脏放回自己的身体里,长安稳定了就一切都好,一个国家再没有比稳定发展更重要的事情了,至于过程真假,重要吗?
卷六 辉煌
第五十五节 新的生命
建元二年八月的风暴,席卷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阶级。整个帝国有资格参与到这风暴中的家族,人人自危。
显赫一时的关内大阀张家一夜间被边军以谋反的罪名摧毁,其家族中的成员几乎全部被部,等待他们的将是帝国法律的审判。
新上任的庭尉来自以前几乎被人遗忘的吴地薄家,封爵庆兴佳的薄长林,说起薄家,在帝国的历史上那可是值得大大一书的家族,再向前追十几年,那时候的薄家可说是风光无限,其家族势力庞大,现在帝国中号称三大阀的窦,宁,曹三阀在当时都得看薄家人的脸色行事。
原因无他,薄家乃先孝文皇帝之外戚,帝国历史上最贤淑的太后薄太后便是出自此家族。
孝文皇帝在时,侍女极孝,对于太后相当孝顺,所以相应的,作为皇亲,薄家得到了天子的重用,在这个情况下,薄家先后出过三位卫尉,一位大将军,二位车骑将军。
但是当时薄太后为人慈和,并不喜欢搀和到政治斗争中去,平日里几乎从不出长乐宫半步,所以薄家的大门阀的基础并未得到确立。
岁月流逝,随着孝文皇帝和薄太后的先后离世,薄家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退回族居之地,靠着爵位和封赏安闲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庆兴候薄长林乃正宗的皇亲血统。其父亲薄文曾位居大将军之位。更是孝文皇帝的女婿,因此按照血统辈分排起来,庆兴候当是当今天子的表叔。
庆兴候被任命为新的廷尉,这可以说是刘彻无奈之下的选择。
自张汤死后,先前培养起来的那些的执法官员,刘彻再也无法相信,也不敢再轻易提拔了,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庭尉不可能老是空着。
可是,这位年轻天子的性格也是极为倔强,他信不过张汤的手下,同样也不愿意将廷尉这么一个可以直接执行国法地职位交给他一直不喜欢的黄老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