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书中他自称下臣,并承诺年年朝贡,岁岁称臣,永为大汉藩属。
但是,这个冬天,他将注定见识到严寒,长安的天子对于藩国的多少没有兴趣,他只在乎土地还有荣耀。
对于这位去年刚刚接过其父亲旗帜的天子来说,他渴望一个证明。
这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人愿意活在他人的阴影下,而大汉国的这个新天子更不愿意。
但是,他的父亲和爷爷,创造了一个令几乎所有后来者都难以望起项背的惊人记录,从孝文皇帝登基那一天起,一直到孝景去世那一天止,三十五年时间大汉国的人口翻了一番,赋税翻了四番。实现了军队的全面换装,更平定了国内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彻底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这样地文治成绩,足以一切企图在民生领域发展的人一辈子也难有超越,即使刘彻在民生领域干地再好,历史书也会这样评价“孝x皇帝彻,承启孝文。孝景之治!”
这样的评价倘若换一位性格的天子,或许可能接受,但是独独刘彻永远也不会接受这个结果。他需要证明,他不是一个依靠祖父和父亲吃饭的天子,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武皇帝陛下!
正如刘彻给桂阳太守王冲的诏书中所说一般“朕之所思,南方故土也。屠或破,夷人自决!”这句话就赤裸裸的告诉了王冲,假如南方人不愿意投降,那么联授权给你,我的将军,将那些叛逆统统变成死人吧!灭族还是投降,南方人必须自己选择!而他刘彻,想要的就只是一个超越他前任的空前胜利。他只需要土地,至于南方的那些夷人。中原帝国并不是很需要。
这个诏书,给了南方军团以强烈的刺激。对于这时代的军人来说,天子地这个诏书等若默许了他们在攻破赵家政权之后,随意烧杀,而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当然假如他们投降的话,一切就又另当别论了。
而现在桂阳太守王冲,一点儿也不希望南方人投降,他需要的是一次全面的血洗,为了战死的北方军团也好,为了南方军人的荣耀也罢,总之,他已决定,一旦开战,不留俘虏!
在大汉国正积极的备战之时,草原上一次同样残酷的战争正进行着。
敌对地双方是乌孙与月氏。
这是宿命的对决,胜利者将得到失去者地一切,这同时也一次复仇的战争。
月氏人与乌孙人,便如匈奴人与大汉国一般,两者之间地仇恨绝不是利益或者其他就可以抹平的。
大约八十七年前,当时草原上如日中天的月氏族袭击了乌孙族的领地,并残忍的杀死了乌孙现任大昆莫的父亲,以及全部的兄弟姐妹,占领了乌孙人的圣地。
但是月氏人杀漏了一个人,尽管那人当时只是一个婴儿,他的名宇叫猎骄靡,这个幸运的婴儿在灾难之前,被几位忠诚的奴隶护送到了当时匈奴大单于冒顿的身边。
二十年后,婴儿怀着仇恨,卷土重来,在匈奴人的帮助下,这个复仇的勇士接连破阵,最终与冒顿单于的长子老上在这草原上演了一出绝妙的配合,彻底的断掉月氏人草原霸主的希望,更将月氏王的头颅作为战利品献给冒顿大单于作为生日礼物。
中原人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国仇家恨的交杂之下,注定了这两个民族不可能联合在一起,尽管他们都清楚,要对付匈奴人,就必须联合。
但是他们都无法战胜自己的感情,就如现代的中国与日本一般,永远不会和平,战争是唯一的主旋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更何况,无论是乌孙的猎骄靡,还是月氏人的阿度拉,两者都是当年战争战死者的直系后代,复仇的火焰永远燃烧在他们的胸膛,即使是死也永不会熄灭。
但是不可否认,几十年过去了,两者的战争方式和战略思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乌孙人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导,在大草原这是永恒不变的战争方式。
但是月氏人,这些在经历了与西方最强帝国的后代,马其顿人的遗留帝国的战争之后,他们的思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这支军队视阵型为生命,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山脉进攻是他们的选择。
大月氏不同于遗留在草原上反抗的小月氏,在和西方的战争过程中,马其顿步兵方阵令他们吃尽了苦头。在这个没有马蹬和马鞍地草原之上,那些持着数米长的长矛,采用层层推进,潮水进攻的马其顿方阵,确实是这些骑兵的克星,也令乌孙人吃到了苦头。自十月初交战以来,马其顿步兵方阵曾一度所向无敌。多次击溃了乌孙骑兵的进攻。
但是很快,随着战争的进程,乌孙人迅速地找到了这一方阵的弱点。
那就是,这个步兵方阵,在转向地时候,通常很容易出现失误。导致阵型崩溃,而崩溃了的阵型,是无法对抗骑兵,甚至他们无法自保!
很显然,马其顿人的战争智慧不怎么样,至少他们不如同一时期的秦帝国,因为秦帝国也有这样的方阵。但是,秦军的方阵却没有这个弱点,因为秦军还有其他辅助兵种,譬如压制敌人冲击地弩兵,譬如负责保护长矛方阵的步兵,这一战略结构,曾经使得战斗力和灵活性远超乌孙人的匈奴骑兵,一溃千里。不敢南下放牧。
找到了月氏人王牌的弱点之后,乌孙人迅速的采用主力引诱。两翼包抄,再以骑兵袭击月氏人后方的战术。迫使笨拙的步兵方阵自己出现错误,从而一举歼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