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北方面军闻讯也是大惊失色,担心第十四师团会出现「第二个台儿庄」的败绩,因此以空军全力支援第十四师团作战,并且进行大量的空投补给,土肥原作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原来是要包围华军的,竟然会被华军所包围,但是由於补给线遭到切断,自己陷在华军的攻击圈中,因此整个战斗差点失控。
但「中国通」土肥原究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临危不乱,竟然大胆地把主力向西突击,猛攻兰封。(当时多支日军部队都在东方的徐州追击撤退的华军)。以最隹装备的部队防守兰封的桂永清部,根本没有料到受到包围的土肥原部会向西攻击。因为按照常理推断,土肥原部应该向东突围,以与在徐州外围作战的日军会师,桂永清一时竟然慌了手脚,将自己的主力南移,改以龙慕韩八八师守兰封。土肥原部是发动死里求生的反击,攻势极猛,八八师眼看桂永清都不愿接战,他的部队更不是对手,因此在遭到日军猛攻之后,没有死守兰封就撤退。这样一来,土肥原突破了华军的包围。
薛岳大怒,要求蒋介石立刻查办作战不力的将领,结果八八师长龙慕韩被枪决,桂永清被撤职,薛岳重新部署华军,继续围攻土肥原部,七十一军於五月二十七日再度攻克兰封,而将土肥原部再度的围困。但是整个战局已经有了改观,日军的主力在扫荡徐州之后,开始自西追击,一方面是解土肥原部的包围,一方面是要追击更多的华军部队。而奉命据守归德的第八军黄杰,却在日军的攻击下,很快的丢掉阵地,造成日军向西急进的态势,这时候华军不但不能围歼土肥原部,反而要担心自己被日军所包围了[3]。
日军对於徐州会战没有捕捉到华军主力,可以说是万分的恼火,加上土肥原部两次被华军围攻的告急,更是让皇军脸上无光。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一怒之下,免除了老有意见的第一军长香月清司的职务,改由方面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接任。这时候华北方面军的第二军可以说更是无地自容,因此当日军发现华军在陇海铁路上,又有撤退混乱的现象时,西尾寿造於是决定,无论如何日军都要全力追击突围的华军,以挽回一些日军的颜面。
於是西尾下令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追击撤退的华军,而没有遵守大本营的作战命令指示,在陇海铁路北方保持警戒,结果日军沿陇海铁路追击华军,大有直扑郑州,席卷中原的态势。因此在华军将领多方的建议下,蒋介石同意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由华军破坏黄河大堤。六月八日,大堤破坏成功,黄河大水淹到日军追击的第十八与第十四师团(不过当时中国方面是把责任推给日军,说因为日军的轰炸,造成大堤的崩裂),在黄淮平原上,泛滥的大水到处浸泡,又造成日军布阵的一团混乱,补给也发生困难,迫使日军只好放弃追击。结果日大本营不得不整顿军纪,撤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以及参谋长铃木率道。
24.8 台儿庄与徐州会战的检讨
台儿庄大捷,其实包括了中日两军在山东南部东西两翼的作战,华军先后在临沂与台儿庄获胜,所以更为确实的说法应是鲁南大捷,徐州会战是一个被华军掌握战机所诱发的一个意外军事作战,这个会战彻底的改变了日本对华作战的战略构想。从徐州会战之后,日军在战略的主导能力上,开始完全的失控,速战速决的战略成为空想,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国的战略空间陷阱之中。
而让日本皇军遭到成军以来第一次战场作战的失败。检讨日军的这场大败仗,以日军战斗的观点而言,可以说是输得相当的轻敌与大意,最初日军的进逼徐州外围作战,根本是日军大本营所不同意的作战行为。日军大本营特别下达华北方面军南下的禁制线,是在徐州以北百公里之外,所以徐州会战是一个被华军掌握战机所诱发的一个意外军事作战,这个会战彻底的改变了日本对华作战的战略构想。
日军不是因为徐州战略地位重要,要打通华北与华中战区,因而准备进攻徐州,而是因为华北方面军的不服军令约束,以轻敌的心态,孤军深入,结果在台儿庄遭到惨败,迫使日军大本营别无选择的动员所有的军力,仓促的发动徐州会战,但是日军仍然没有捕捉到华军的主力。
因此,从徐州会战之后,日军在战略的主导能力上,开始完全的失控,速战速决的战略成为空想。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国的战略空间陷阱之中,日军只有继续发动武汉会战以及华南攻略作战,将日军绝大部分的部队,都投入了中国的战场,这时日本既不能击败中国,又不能退出中国,迫使日本最后铤而走险,发动太平洋战争。
华军很快就能从华北与华东战场的挫败之中,恢复作战的士气与部分的战力,的确是出乎日军以及所有军事专家的意料之外的。在刚开始的时候,第五战区只有少数的地方部队活动,根本没有引起日军的重视,但是蒋介石却能灵活的掌握战机,了解华中的日军正在面对军纪调整与士气低迷的状况,无法从南方有力的支援华北方面军作战,而入侵山东的日军,又犯了轻敌的态度,因此运用少数兵力,在山东南部主动攻击日军,造成日军的强烈反应,终於不顾大本营的约束,擅自的派军深入鲁南。
而李宗仁能够大胆的在鲁南部署部队,迎击日军的钳形攻势,并在台儿庄设下口袋阵地,是相当杰出的指挥布局,当然蒋介石全力支援李宗仁的作战,把军队迅速的调进战场,并且还亲自前往前线督战,更是将帅密切配合的战场杰作。而在徐州作战的华军,无论是地方部队还是中央军,都展现出合作无间的精神,更是中国自从满清中叶以来的首次杰出表现。其中以孙连仲、庞炳勋、张自忠、汤恩伯、刘汝明等部队,战术运用灵活,作战表现勇敢,因此战绩最为辉煌。事实上,华军在此战线上,是同时获得两场胜利,华军在台儿庄与临沂两处,可以说是左右开弓,先后击败日军左右两翼的钳形攻势,使日军遭到前所未有的败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