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知道,苏联要乘机劫掠远东的战后利益,就必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既然美国政府愿意出钱支助大部分的战费和装备,苏联当然乐意出力。同时苏联也与延安以及朝鲜半岛的共军联络,要求他们务必派出大量的部队,“协同“苏联军队进攻内蒙、东北与朝鲜半岛。苏联在一九四一年之后,“严格遵守“ 日苏中立条约(苏联从来没有如此认真的遵守过国际条约),不但没有与盟国同一战线,对日本发动攻击,甚至不准美国援中国抗日的物资,经过苏联领土,也不准美国利用西伯利亚做为攻击日本的基地,使得日本没有后顾之忧,得以在中国战场上,发动毁灭性的攻势。但是在日本已经开始进行投降程序,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之后,苏联的军队才姗姗来迟进入东北。与其说是对日本作战,不如说是来劫掠战利品,强夺中国的不冻港。
37.7 关东军最后不堪一击
由于关东军在整个中日战争之间,经过不断的被抽调支持各个战区作战,早已虚弱到只有少数象征性的野战部队驻守。最后因支持中国派遣军的一号作战,几乎将所有还有战力的部队,全都抽出,以支持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孤注一掷。虽然在一九四五年四月,日军大本营开始觉察到苏联有可能参战,因此在开始增强关东军的战力,但是此时的日本已经是没有人力与装备,再进行武装了。新增的部队,只是空有番号的“老百姓队伍“而已,日本大本营只有下令中国派遣军调动部队北上支持关东军。一九四五年六月十四日,日本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在大连召开军事会议,要求中国派遣军必须设法支持关东军备战。这时琉球决战已经在日军惨败之下结束,本土已经遭到美国海空军的直接攻击,日本帝国正面临全面崩溃的边缘。可是日军还有能力进行野战大兵团作战的部队主力,又全都摆在遥远的华南与华中地区,到了紧急的历史决战时刻,要想大量抽调北上,将会在整个运动的途中,遭到盟军猛烈的空中攻击。此时受过美式装备的华军部队,也开始部署,对后撤的日军进行反击作战,因此在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仍然希望在危急时刻,手上能够握有重兵,这样方便自己进行紧急状况的处置,因此并不愿意将日军大量调往东北。
在这些不利的情况下,只有少数的日军部队实际抵达关东军防区。更糟的是,日本对于苏联的实际参战行动,仍然有着不确定的判断,特别是日本正在“委托“ 苏联为日本投降之事,与盟国进行外交斡旋。因此斯大林应该知道,日本根本已经是投降在即,而没有继续作战的意愿,苏联何必参战?日本却不了解,它即将投降的决定,正是苏联必须立刻提前参战的原因,因为苏联的参战,绝非为了击败日本,而是为了抢夺它在远东的地缘、战略利益。因此日本越是濒临投降的时刻,苏联越要全力的参战。斯大林清楚知道,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日本立刻的反应是“加速投降的外交行动“,因为苏联正是日本投降洽商的中间人。因此斯大林知道不能再等了,而在八月七日立刻以加急的军令,要求苏联远东军司令官,立刻准备在八月八日的午夜之前,对日军发动攻击。虽然当时苏联部队与后勤的集结,尚未完全作好,所有的军队,奉命绝对必须在当天夜间,对日本关东军美国事实上也清楚这一个事实,因为日本政府与驻莫斯科、瑞士伯恩(Bern)大使馆的通讯密码已被美军解破,所以日本焦急地透过驻莫斯科、伯恩的使馆进行投降交涉的情形,都在美国掌握之中。)发动全线攻击。
接着在当天半夜十二时,斯大林紧急召见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斯大林表示,由于日军仍然准备顽抗美军,因此苏联决定立刻对日本宣战。(真是莫名其妙的做法,半夜十二点召见美国大使,只为了告诉美国这个老掉牙的情报判断。斯大林其实是担心,若是日本在第二天就自行宣布投降,苏联就没有漂亮借口来占领中国的东北了。)
苏联的红军,就在八日夜间十一时,不宣而战,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线的攻势。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苏联也会在日本已经同意投降的时刻,进行“偷袭“。苏军发起总攻击的当夜,山田乙三正在大连视察,并未在长春的司令部直接掌控战情,他在第二天赶到长春时,才了解苏联以绝对优势的军力与火力进攻的全面战况,关东军不但没有完成战备,苏军的攻势已经超出山田所能掌握与抵抗的范围了。
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精锐的红军部队,共有八十个战斗师,二万六千门大炮,五千五百辆坦克和五千三百架飞机,兵团分成三路进攻。其中左翼兵团,由中东铁路的南北两头的重镇,满洲里与绥芬河,同时在八日夜间发动闪电夹击。拥有重装备的红军装甲兵团,在突破日军防线之后,沿中东铁路南北同时疾进,两军在哈尔滨会师之后,立刻沿南满铁路向南切入,攻击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
红军的中央兵团,则是由蒙古高原直扑热河,这路行动迅捷的机械化部队,每天前进作战的速度超过一百公里,在穿越热河的中部与南部之后,将主力指向东北的南部,向关东军司令部长春攻击,以南北合围关东军。而右翼兵团,则沿着库伦到张家口的公路,迂回攻击察哈尔,甚至企图进军北平与天津,准备攻到渤海海边,以打通与延安共军会师的交通路线。这个苏联大军全力出击的历史镜头,正是日本皇军创立者山县有朋所担心之恶梦的实现(也是日本参谋本部半世纪以来,准备终有一天要打得战争)。但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与发动太平洋战争,而掏空了日本所有的军力。如今日本关东军,落得只以空城来面对这个历史的决战。关东军的作战能力这时早已今非昔比了,而日本调入中国东北的援助部队,不但数量有限,又迟迟无法到达。这时关东军的每条防线,同时遭到红军的突破,因此只有企图大幅收缩战线,放弃北部平原地区,只图在东北南部的山地,进行抵抗。在苏联发动攻势之后,关东军司令部立刻就迁移到了靠近朝鲜的通化。因此拥有绝对优势火力的苏联红军,在关东军自动收缩战线的配合之下,进展速度更是惊人。当苏联军部迫进关东军南部防卫圈之时,日皇投降的诏令下达,关东军召开将领会议,虽然有些军官仍然主张拼死抵抗,但是山田乙三已经失去作战的意志,决定“承诏必仅“,下令关东军全体向苏联红军投降。苏联部队对于投降的关东军,一个不留,全都送到西伯利亚的集中营去劳动改造,与充当开发西伯利亚的苦工,结果有高达六成的被俘日军死在异域。一向飞扬跋扈、自视极高的关东军,其下场竟非战死疆场,而是成为俘虏,而遭凌虐至死。直到一九五○年,还活着的俘虏,才开始部分遣送回日本,直到一九七○年,最后一批九死一生的关东军战俘才归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