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件事,童贯没动声色。
蔡京已经成了敌人,下面的事情,就是如何扳倒这个敌人,生气没有用,只有动脑筋。
很快,神不知鬼不觉的,一些西北骑使开始频繁入京,他们手眼通天,出手阔绰,专门找门路请宫内的宦官出来喝茶,几番下来,无论是嫔妃还是皇帝,耳朵里都塞满了有关蔡京的坏话。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耳朵里都塞满了蔡京的坏话。
第一步,是辅助杀招,第二步,还是辅助杀招。
第三步,才是杀招,但这步杀招什么时候用,却是个大问题,因为这步招数威力太大,仅凭第一二步的辅助,是不够的。
随着时间流逝,前两步杀招的威力越来越大,嫔妃和大臣们不断吹冷风,皇帝的耳朵也被蔡京的名字磨出了老茧,终于,第三部杀招实施的条件,来了。
这是个千古难觅的时刻:彗星出现。
童贯布置的一步隐身棋子现身了——道士。
徽宗最信道教,他自称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道士对他而言,有时候比大臣更值得重视,比如,彗星出现时。
皇帝问:彗星出现,是何兆头?
道士们说:凶兆。
凶兆怎么解决?
此兆主斥退大臣,乃大臣不贤所致。
那斥退谁呢?
谁主政,退谁!
谁主政?
蔡京。
三招至此合一,蔡京出局。
实际上,以蔡京的人脉,迟早有一天还会回来的,童贯也明白这点,之所以这么干,是想給蔡京一个教训:别动我。蔡京此番也明白了,童贯远非一般阉人可比,从此对其刮目相看。
政和元年,童贯受命出使辽国,以宦官为使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童贯带着威震西北的鼎鼎大名直奔北狄,辽人早知童贯大名,见了面客客气气,招待非常到位,多少年了,北宋使者没这么荣耀过。
受宠至此,朝中大臣自然不满,有人就问了:“用一个宦官为使,我国无人乎?”
徽宗答:“童贯破青唐羌,威震辽国,辽主欲见。”
这话一出,谁也没词儿,皇帝的话外之音很明确:你们觉着自己挺好,倒也立个军功瞧瞧啊。
强如蔡京都走了,谁还敢阻止童贯升迁?道君皇帝一高兴,封其为太尉、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
这是多大的官呢?
相当于三省军事长官兼军委副主席。
官至此高位,开府仪同三司也就顺理成章的来了。
不久,再封国公、太傅。
在历史长河中,童贯是唯一一个堂堂正正凭着帝王加封登上高位的宦官。
政和二年,蔡京又回来了,这位胡汉三回京后,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再也不敢乱动童贯一手指头,时人称此二人为“两相”,蔡京“公相”,童贯“媪相”,说白了,就是一公一母的意思,宦官为相,母的!有时候老百姓的智慧,特值得钦佩。
就在童贯打遍西北无敌手的时刻,远在万里之外的江南,有一个人闹将起来,其时大宋朝国无良将,竖阉成名,此子遂崛起于江南水泊间,说起来大名鼎鼎无人不知,便是水浒中,那一口气灭了七八十条梁山好汉的方腊。
方腊,安徽睦州人,说起睦州,乃是个有优良造反传统的地方,此处还出过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第一个称帝的女义军领袖——唐代陈硕真。
皇帝喜欢雅致的玩意,大臣们当然争相奉承,有一位叫朱勔的,尤其卖力,此人受命于江南运输奇石异宝,以充宫苑,便好比疯子般的搜刮起来。谁家有块石头,立时被诬告藏匿国宝,全家被抄,好东西朱勔自己留一半,剩下的,再分一半给蔡京、童贯,最后剩下的一部分,才给皇帝,敢情这朱勔是走了“公媪二相”的门路上台的。
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点,朱勔做到了,只为给公媪二人送礼,不知江南有多少人家被无故抄没财产,老幼冻饿死于街头,若某日朱大人忽发神经,更不得了,口称圣旨,指哪打哪,动不动一条街都是他的,几百上千家都要迁徙。
折腾。
方腊当时是个民工。
那时的民工,便是赤贫者,但凡赤贫者,心里都不太爽,可如若身边人都挺爽,他也就罢了,如果身边人都和他一样不爽,他便有了发挥的市场,会闹事。
方腊不爽了半辈子,朱勔的到来,成了催化剂,他聚集起饱受其害的各阶层人们,反了。
要说,还是朱勔厉害,在他的拼命迫害之下,方腊的队伍急速增长,三个月不到,就成了几万人的规模,连克七八个州城府县,直逼杭州,杭州郡守吓得扭头跑,方腊便入城为王,称划江而治。
从造反原因上来讲,他没错。
但从做事方法上来说,他错了。
第一,攻城陷府后,大量屠杀官吏,这种做法,将当地的知识分子全部吓跑。
第二,没有好好练兵。也许是出于自信,也许是胜利搅昏了头,总之,方大王没好好的训练队伍。
当然,东南部的宋朝驻军更差。
但有不差的,比如,童贯的兵。
东南军队不堪用,西北精锐顶上来,童贯的西北边防军到了,人数:十五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