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一清的大军还在路上时,仇钺便得到了消息,他告诉朱寘鐇:“朝廷大军来了。”朱寘鐇问在哪儿,他说已经到了河东(山西),朱寘鐇就毛了,便想领兵直扑黄河口,要据河阻击,起兵前,朱寘鐇要祭祖求个保佑,便派心腹去请仇钺,心腹一到仇钺府上,便被杀了,接着仇钺带人直奔朱寘鐇处,朱寘鐇以为仇钺是被心腹请来祭祖的,也不提防,结果被仇钺的人当场拿获,并控制了王府,叛军主力中大部分士兵虽说不满刘瑾治理屯田,但只想论理,并不愿就此造反,只是被当官的胁迫,没办法,见朱寘鐇被捉,便一哄而散,叛乱就此平息,前后十八天。
消息传到军中,杨一清一面派人去捉在逃的叛乱者,一面继续百无聊赖的进驻宁夏,总得安抚一下本地百姓吧?至于张永什么时候到,他根本不想管。
很快,张永也到了,杨一清仍不搭理他。
张永是皇帝的红人,何时看过别人脸色?便也不搭理杨一清,二人就这么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将各自的工作执行完毕,便班师了。
班师路上,杨一清对张永的印象发生了转变,这一路下来,他发现张永和别的太监不一样,不找他要钱,也未威胁他不给贿赂就怎么怎么,总是尽职尽责地干自己的事儿,干完了也不多话,该做什么做什么,做完就走。杨一清不由得对张永产生了好感。
有了好感,就想接触,终于有一天,杨一清踏入了张永的大帐。
张永见杨一清先退了一步,自然热情有加,二人便摆酒聊天,聊着聊着,张永就把刘瑾想害自己去南京的事儿说了,杨一清大吃一惊,未料到八虎内部还有这么深的矛盾。
眼看着张永越说越气,杨一清突然道:“此次平叛,多赖张公公鼎力相助,只是外患易除,内患怎么办呢?”
张永一愣:“你说的内患,是谁?”
杨一清并不言语,在地上写了个“瑾”字。
明白了。
张永便问:“刘瑾皇帝红人,耳目众多,你有什么好办法除他?”
杨一清道:“你也是皇帝红人,别人的奏折皇帝看不到,你的他能看不到么?你只需以汇报军事为名,趁机上奏,事情一旦成功,你便是皇帝身边唯一的幸臣了。”
张永又问:“要还是不行,又怎么办?”
杨一清道:“磕头,痛哭,甚至剖心自明,以死相求,皇帝必应!”
张永一拍大腿,就这么办了!
两个商量完毕,杨一清继续留在宁夏做收尾工程,张永押着安化王登一干俘虏回京复命,当他走了几个月,终于回到北京城门口的时候,却发现城里很热闹,一打听,原来是有人在办丧事。
谁这么生猛,办丧事办得整个北京城都闹起来?
刘瑾。
刘瑾的哥哥死了,今儿出殡,横行霸道惯了的刘公公说了:文武百官,都去送葬。
他哥哥死了,大家当孝子。
谁知道送丧的队伍刚起来,还没等出城,迎面却遇到了风尘仆仆,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张永。
一边要出城,一边要进城,僵住了。
送丧的说:这是刘公公兄长的出殡队伍,你们谁敢阻拦?
张永一瞪眼:老子刚从西北回来,今日向皇上献俘,你们这帮狗才敢拦我?!
送丧的吃了一惊:您是?
张永!
哦,您稍等……
这是个惹不起的主,赶紧请示一下刘瑾。
刘瑾一听张永回来了,汗毛腾的一下竖了起来,他怎么早不回晚不回,偏偏这时候回来?刘瑾干吗这么紧张呢?
他能不紧张么?
安化王造反,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杀刘瑾”,如此看来,这次兵乱,刘瑾是有责任的,那么张永回来复命,按照二人往日的矛盾,很可能,姓张的会在皇帝面前狠狠奏上一本,将刘瑾的责任扩大,说都是刘太监没治理好军屯,才逼得大兵们跟着安化王反了,应该将姓刘的治罪,等等,如果此时刘瑾也在场,他当然可以为自己辩解,并左右皇上,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偏偏今日他哥哥出殡,他得跟着去,也就是说,假如此刻放张永进城,那么张太监向皇帝报告的时候,他不可能在场,这怎么行?万一张永嘴一歪,借着献俘咬他几口,如何辩解?
于是刘瑾眉毛一扬:丧事要紧,让张永明日进城。
送丧的赶紧回到城门口:张公公,刘公公让您明日进城。
话音刚落,这位突然发现,张永一马当先在往前走,一眨眼的功夫,马蹄子到了胸前,他吓得嗷一声往旁边一滚,才没被张永的马队踩死。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拦老子!张永一口吐沫,进城了。
张太监进城了!
刘瑾得到这个消息,也顾不得躺在棺材里的哥哥,忙吩咐送葬改期!他跟头把式的往皇宫跑,去追张永。
当他赶到皇宫的时候,张永正在献俘。
献俘这个仪式,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安化王等造反人士,身带重铐,跪在午门前。
午门内,是个广场,广场上,站着文武百官,文武百官身后,是御前侍卫,称“大汉将军”,这帮人个顶个的一米八五,腰粗、背厚,胳膊如房柁,大腿像柱子,身着戎装,手持各类仪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