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诸葛亮大传_朱大渭【完结】(69)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第85节:第十二章源远流长(3)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葛婴、陈涉同为反秦起义领袖,其政治见解虽然略同,在利用"楚"旗号方面,葛婴要比陈涉更高明。陈涉利用的扶苏、项燕,是两个已故之人,只有其名,并无其人,时间短还可以,时间一长,必然会失去号召力。而葛婴立襄强为楚王,则在楚国故地树起一面人名皆具的实实在在的旗帜。聪明的陈胜也很快地明白过来,所以,当他攻下陈县(治今河南淮阳)后,便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葛婴在楚国故地立襄强为楚王,不过是出于号召更多的人参加义军的政治目的,他听说陈胜已在陈县称王,便杀掉襄强,只身回到陈县报告东征情况。然而,陈胜对葛婴曾立襄强为楚王的事耿耿于怀。在陈胜看来,葛婴立襄强为王,说明他非等闲之辈,此人或者有深邃的政治谋略,或者有极大的政治野心。不论葛婴是哪种人,都使陈胜心中不安。所以,当葛婴一到陈县,陈胜立刻就把他杀掉了。

  陈胜诛杀葛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葛婴在陈胜称王前立襄强为楚王,说明他很有政治眼光,陈胜称王后他又杀掉襄强,并亲自进见陈胜,说明他心怀反秦斗争的大局。葛婴的一系列举动,表明他是真心拥护陈胜的,并没有做对反秦斗争不利的事。陈胜在事业初起便同室操戈,实在是一件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

  第三节千秋景仰

  人的生命有多种含义,精神生命是其中之一。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他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说他的精神生命要大大长于他的自然生命。

  当诸葛亮的自然生命已经结束的时候,他的精神生命却刚刚开始。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

  很显然,从封建礼制讲,天子为至尊,诸葛亮不过一人臣而已,不能超越"礼秩",为其立庙祭祀。最高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诸葛亮精神生命的巨大潜力。

  然而,蜀汉的百姓却不管朝廷的"礼秩",因为诸葛亮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是无法磨灭的。据史书记载,"汉中之民,当春月,男女行哭,首载白楮币上诸葛公墓,其哭甚哀"。这说明,诸葛亮的精神仍活在蜀汉民心之中。

  二十九年之后,也就是蜀汉景耀六年(263),步兵校尉习隆、中书侍郎向充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章,说:

  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即诸葛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礼,以崇正礼。

  后主刘禅批准了这道奏章,下诏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这次立庙,虽然没有尽顺民心,将诸葛亮庙立于成都,而是立在远离京师的沔阳,并禁断私祀,限至庙中祭祀,但总算看到了诸葛亮的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看到了诸葛亮的精神生命在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蜀中之人对诸葛亮的怀念爱戴之情,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有所减弱。西晋袁准著《袁子》说:"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唐人孙樵《刻武侯碑阴》说:"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说:"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有老叟出望驾,有着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明朱孟震《浣水续谈》说:"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传为诸葛公服,所居深远者,后遂不除。今蜀人不问有服无服,皆戴孝帽,市井中人,十常八九,谓之戴天孝。"从西晋至明朝,蜀中百姓一直以各种方式纪念诸葛亮。当然,明朝时蜀人戴天孝的现象可视为一种服饰习俗,但这习俗的形式,源于蜀中人民对诸葛亮的深切怀念,是没有错的。蜀中百姓怀念诸葛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治理蜀国时为政廉洁,执法严明,用心公平,以身作则,使蜀汉政权对人民剥削稍微轻一些,从而给了蜀汉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个现象,表明了一个已被人们说俗了的真理--为民众做出过贡献的人,民众永远不会忘记他。

  怀念诸葛亮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也包括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诸葛亮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如果仅就诸葛亮建立和治理蜀汉的政治军事功业而论,他不仅比不上夏、商、周三代的名相,就连西汉统一王朝的开国功臣萧何、张良、曹参等也难以企及。但是,他凭借客观条件所能够给予的历史舞台,经过主观的奋力拚搏,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诸葛亮二十七年的政治生涯中,处处事事表现着一种更伟大、更感人、更具魅力的东西,而这种东西被一代又一代人所继承、总结、发扬,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