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武安天下_快乐小仙【完结】(283)

  “如今并州只有阅勇【高览】一员大将,实在难以抵御吕布的大军。孟起,你可为阅勇副将;公台,你可为并州之军军师,待明日一早,便即刻出发。”

  “末将【在下】领命!”这凉军本来就是马超的死敌,如今武安国肯派他前去并州协防,他自然是满心欢喜,自然陈宫,则是以为武安国会选用徐庶为军师去平原,当下心中虽然有些不愿,不过倒也没有二话。

  “孟起,本将知道你与凉军有仇,但此次之战非同儿戏,因此但非出兵之事,你定要与阅勇,公台商议过后,方可行动。这一点,你可要谨记,否则一旦我军有失,本将也就无法为马将军报仇了。”本来武安国是想把马超留在身边,以免出什么乱子。可是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这老是留在身边,也不是办法,所以武安国还是决定让马超去并州历练一下,以便观察一下此人的潜力到底是将才还是帅才。

  “是,将军之言,超当谨记于心。”见武安国如此关心自己,马超也是心生感激,心里更是暗自想着这次一定要把并州守备好,以报武安国之恩。

  “冀州方面,如今也正是缺兵之际,但此处乃我等根基,因此绝不容有失。”的确,如今武安国的一家老小,可都在这里了,万一这里有失,那他可就没法活了:

  “儁义,你负责率领橙色军团,留守邺城,以防吕布和曹操偷袭。”

  “末将遵命!”这守御冀州一职,也是相当的重要,见武安国把留守的任务交给自己,张郃自然也是无有不应了。

  “元皓,冀州的政事,便有劳你多费心了。”对田丰,武安国似乎依旧是维持原先的约定,没有让他出谋划策。

  “是,在下遵命。”稍稍有点诧异地看了武安国一眼,田丰本以为在此危难之际,武安国会让自己出谋,没想到倒是遇上一个‘诚信君子’了。这样一来,田丰的心里,反倒是有些内疚了。

  “元直,邺城方面,就交给你辅助儁义了。”武安国此话一出,满座皆惊,特别是徐庶和陈宫二人。众所周知,武安国麾下能做得军师一职的,便只有徐庶和陈宫二人,如今陈宫先被派往并州,徐庶又被留守冀州,那武安国身边,岂不是没有谋士相助了?

  “呵呵,元直,公台,这一点,你二人便不必担心了。”见徐庶和陈宫都一脸担忧的样子,武安国很是神秘地笑了一下,随即说了一句让诸人都听得糊涂的话来:

  “说不定在那令明那,此刻正有一位军师,在等着我的到来呢。”

  第二百一十五章 平原议计

  PS:今日三更

  平原县——曹军大营

  虽然就在不久前,曹操才在此处中了一次‘火烧平原’之计,不过为了能够在冀州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因此曹操这次来,依然是选择以平原县作为驻地。当然,再已经吃过亏的情况下,曹操这一次在进城之前,自然是已经派人把平原县都翻了个遍,已确保不会再被‘烧’上那么一次。

  不过继上次夜袭失败后,这次又遭到火烧县城,而且每一次武安军所采用的战术,都让曹操有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如此一来,哪怕没有旁人的提醒,曹操自己也可以肯定,这平原一带的守军之中,必有高人相助!

  只是,这位高人,到底会是谁呢?在曹操已知的情报里,武安国麾下能称得上谋士的,便只有三人,其中一人便是如今风头正劲的荆州学院门生徐庶,还有两位便是从袁绍军中归降的田丰,沮授。不过田丰,沮授拒绝为武安国出谋一事,曹操也是略有所闻,因为这样一想,倒是有些毫无头绪的感觉。

  “难不成那田丰,沮授二人,已然回心转意,愿意为武安国出谋划策不成?”既然想不出,曹操也就只好自己做一下假设了。

  “依在下之见,断不可能是田丰,沮授二人。”就在曹操话音刚落,郭嘉已经十分肯定地说道。

  “哦?奉孝何出此言?”见郭嘉这么肯定,曹操倒是有些好奇。

  “依此二人之行事作风,若要出谋,必定是以正道御兵。”郭嘉早年也是见过田丰,沮授二人,因此对这二人也算稍有了解:“况且这火烧平原一计,倒是有些酷似武安将军的作风。”

  “莫非是那武安国,已然身在此地?”武安国昔年火烧范阳之事,曹操也是有听说过,眼见郭嘉如此说来,曹操倒是不由得一惊。

  “非也,依武安将军之谋,纵使可以火烧平原,又岂能看透我等夜袭之计。”郭嘉摇了摇头说道。

  “那奉孝的是,莫非是那徐元直,已然来到此地?”如果把前边的猜测都去掉的话,那么曹操可以得出的结论,就只有这一个了。

  “恐怕便是如此了。”郭嘉点了点头,这也是他的想法和猜测。

  “这武安国麾下,能人异士何其之多。”这曹操的‘老毛病’就是这样,一旦发现敌军中有什么人才,就立刻感叹道:“若我有此人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就像历史中的长坂坡一样,明明可以射杀赵云,却偏偏一阵感慨,下令要活捉,结果就是被赵云跑了,以后还得输在他的阵下,这算不算是‘爱才心’泛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