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次机遇_夜色精灵【完结】(174)

  “是,没错!”岑春煊眨巴着眼睛,“这可不是圣旨,而是让你斟酌着看,如果一定不行,便算了。”

  这当然是玩笑话,郑观应胆子再大,也不敢拒绝皇帝入股,不过他还是有些无法适应,试探说:“皇上只要支持招商局商办便好,商股招募结束后,我们情愿每年给皇家两成干股地报效。”

  “郑公又来了,这不是骂皇上么?刚才说盛杏拿干股触犯天条,你马上再来个皇室拿干股,搞得皇上好像巧取豪夺似的,传出去多难听?”

  “是是,倒是我失于计较了。只是这君民共股?”

  “皇上说了,圣旨既已让你全权做主,皇家就绝不会干涉,更不会像前朝那样派出内宦监管,你就放心吧。”岑春煊看出了对方的疑虑,笑道,“有道是拉虎皮做大旗,这会你拉了真龙天子做大旗,看还有哪个不开眼地敢来上蹿下跳?”

  —

  “是是!”郑观应再主张商办,也绝不会拒绝这种好事情,这么多年来各地各处都将招商局当成了唐僧肉,谁都想来咬一口,有了皇室这个护身符,以后的日子却是好过了——总不至于有人皇帝头上动土吧?

  “那皇上打算入多少股?”

  “这个数!”岑春煊举起4手指头。

  岑春煊哭笑不得:“郑公,皇上有这样小气么?开都给招商局么也400。”

  “啊!那岂非我再招100两就足够了?”

  “你怎么如此执拗?招股么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你把皇上的招牌打出去,哼,不要说500,恐怕1000万都有人挤破头要塞进来。”

  “哎呀,这倒免得我奔波劳苦了。”

  “就是。不过……”岑春压低声音,“有句话要交代郑公,因为皇上是从德国人那拿了贷款,所以这轮船要是咱们自己能造,便自己造,要不能造,最好向德国方面买。海军萨大人正在德国考察,在各大船厂定了一批军舰,难免僧多粥少,你送他一个顺水人情,让他腰杆儿挺起来,于公于私都是两便,将来海面航行、缉私、防盗,招商局还免不得海军关照。”

  “是是!我省得!”郑观应一点就透,“明儿便排得力人手去德国,怎么也要帮衬海军一把,也算是为国防出力。”

  “可惜我没钱,不然真想在这也搭点股份,往后若是老了,也有个来钱的去处。”岑春感慨着,又是一杯酒下肚,不觉已有三分醉意,口气也随意起来。

  “要不我给大人留点干股?”

  “别别!您别害我了。”岑春一个机灵,“要这样,明儿皇上就得派另一个钦差来查办我了。”

  说罢自己也笑了起来。

  “大人,如果经营自主、资金到位,招商局每年利润我多不敢说,一成五还是有把握的,您若是信得过我,尽可以去钱庄贷款,不过5年息,扣除后还能分得一成的利润。如此经济困窘可解,亦不违背做人之道,堪称两全其美。”

  “好主意。”岑春大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某先敬郑公一杯!”

  一饮而尽后,郑观应再次走到窗前,望着天边地火烧云,踌躇满志地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想不到我郑观应临近暮年,居然还能有此大展身手的机会,当真是老天开眼、皇恩浩荡……”

  十数日后,《帝国日报》捅出惊人消息:……原邮传部署理尚书盛宣怀被参劾一案已大获进展,据钦差大臣岑春煊督办,招商局总办郑观应协办,盛宣怀重重劣迹逐一浮出水面:招商.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六十章 投机倒把

  《帝国日报》的文字终究还是晦涩了,《宇林西报》那篇《官屠抵沪、手起刀落》的报道才干脆利落地满足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素有‘官屠’之称的钦差大臣岑春煊日前抵达上海,奉旨查办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一案。事实上,在他抵沪之前,江北提督段瑞已派遣精锐士兵接管了轮船招商局的所有文书档案并贴上了中国特有的封条——这在该局内部引起了极大恐慌,很多人将其与10年前另一刚毅的南巡查账相提并论,但无论如何,这一过程总归还是和平的,没有爆发冲突。

  坊间观察家认为这完全是一次有预谋、有针对性的政治举动,始于更早时候而不是那桐参劾盛宣怀之时。如果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逻辑推理——倘若端方先生还就任两江总督的话,此事绝不可能发生。在他刚刚调任新职后不久,就爆发了这样的事件,让人很难相信仅是一个巧合。

  如果我们用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这分明是有人有预见性的行动——先是调离了与盛宣怀关系密切的地方最高长官,接着派进来对贪污深恶痛绝的新军将领并掌握当地最高军事权,然后在首都发起廉政风暴。最后才明确案情查办——一种丝丝入扣。精妙得不能再精妙地连环行动,让人感觉政治地冷酷与无情。

  所有外国商人都为失去了盛宣怀这样一个见解明确、处事开明的官员而感到难过,他们十分担心招商局与其他企业沦为某些贪污腐败且昏庸异常官员的牺牲品。如果那样。才是中国最大地悲哀,大家对前景抱有审慎与观望的态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