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恺一听乐了:“兄弟,这是在说咱们那会和岗村摔跤地事情呢?不过那会我也在场,只见你和岗村单挑,没见你一人反倒四个啊……”
“那是说书先生胡说,你难道还真信这个?”孙传芳大笑,“来来来,吃菜。”
和岗村摔跤倒是确有此事——留学时生活清苦,学校的饭菜粗粝地根本咽不下,有一回孙传芳、杨文恺等几个要好的同学就筹钱买了猪下水打牙祭,一来二去,再加上喝了几口酒,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在点名了。点名的小队长名叫冈村宁次,一见几个中国学生如此,本来就不大待见中国学生的他不由分说地就辱骂:“支那猪”,一边骂,一边还动手打人。
因为理亏在先,几个中国学生都不敢反抗,老老实实挨了打,但孙传芳气愤不过,岗村的巴掌扇过来的时候,他一个闪避就躲开了,岗村发现有人居然敢躲,更加恼怒,使出了柔道招法,狠狠摔了孙传芳一个马趴,但孙传芳爬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抱住岗村就扭打起来,最后回敬了对方一个马趴。在场的中国学生无不为他的举动捏了把汗,但岗村却对孙传芳大为赞赏,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自打这事以后,孙传芳不仅在日本人心目中留下了坚毅地形象,在中国学生中地地位亦非常突出。
“孙也进禁卫军之后没多久,就赶上张勋作乱。张勋是个老兵痞油子,搞其他没本事,祸害百姓却是拿手,皇上看不下去了,派了国防部王大人,也就是孙爷的姐夫去查办。查办归查办,张勋手下可是有数千人马,万一处置不当激起兵变可不是闹着玩地,王大人打算智取,摆下了鸿门宴,张勋来是来了,可他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看时机不对就打算狗急跳墙,眼看危急关头,一直在暗中布置的孙爷从斜刺里杀出,以命搏命,硬生生制住了张勋,立下了首功……”
讲到平定武昌叛乱时,说书先生愈发来劲,不但绘声绘色诉说了当时千钧一发的场景,还刻意渲染了孙传芳以200兵士死守楚望台军械库,打退革命党近两千人众轮番10多次的进攻,真称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场众人对武昌战事原本只是道听途说,现在听到如此精彩,如此惊心动魄,都忍不住大声叫好……
正文 第三卷 第七十一章 国造机枪(已经修正)
正文 第三卷 第七十二章 校场展示(已经修正)
正文 第三卷 第七十三章 革新兵器
第一次觐见天颜,杨文恺有些手足无措,刚想来个三跪九叩说万岁转眼又想到军中已不实行跪礼,已经明显弯曲下去的膝盖又挺得笔直。不过,挺直是挺直了,军礼却又忘了行。一旁的舒清阿喝道:“尔觐见皇上怎么连军礼都不行?”
杨文恺手忙脚乱,赶紧正了正军帽,恭恭敬敬地行了军礼,林广宇已经笑了:“不必紧张,不必拘束,朕不怪罪。”
“谢皇上。”那根绷得紧紧的弦终于松弛了下来。
“听说你与孙传芳是留学日本的同学?哪里人士?学得什么?”
“禀皇上,卑职是直隶天津人,学的是工兵科,兼修步兵科。”
“这挺机枪是你个人所制?”
杨文恺就将前后来龙去脉讲了一通,林广宇频频点头,“难得你这番用心,朕心甚慰。”
小恭王在旁边帮腔:“皇上,卑职等命人试放过了,火力极猛,射速极快,精度、射程亦不错,只是不耐持久,通体发烫,枪管发红……”
“这是什么原因?枪管质量不好么?”
“不是。”杨文恺这时已完全进入了角色,开始娓娓道来,“因为机枪射速极高,故发热量甚大,时间稍长便严重影响使用,这便需要散热。以往重机枪都是采用水冷散热,枪管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水管,但也造成了机枪臃肿不堪。移动困难,卑职仿行地这挺机枪采用的乃是风冷,不要水管帮助散热,故而相当轻便。但风冷效果不比水冷,如果射击上百发,依然会出现枪管过热发红的情况。不过卑职另有解决办法。”
作为穿越前的军事发烧友,道理皇帝是最清楚的。乃至于如何解决也是知晓的,别人还待再问。皇帝已经发话:“战场上另外更换一根枪管要多久?需多少时间?需何种工具?”
对于皇帝“天纵英明”的传说,杨文恺原先是将信将疑地,认为不过是其他人的拔高夸大罢了,但现在皇帝既然直接说出了解决办法,他也由衷地心悦诚服。
少顷,杨文恺为众人展示了更换枪管地办法,只见他手戴石棉手套。轻轻一拨、一拧,浑身冒着热气的枪管便被轻易卸了下来,再如法炮制一番,新枪管又被装了上去,前后耗时不到15秒。除了隔热用的石棉手套,亦不曾用别的工具。小恭王啧啧称奇,走上去依样画葫芦操作一番,果然也轻易就更换成功。动作虽然不像杨文恺那么熟练,却也不算笨拙。
既如此,杨文恺有心露一手,只见他两手上下翻动,过了几分钟,刚才还昂首挺立的机枪已经变成了一堆零件。正在众人赞叹不绝间,他又施展开来,依旧原样装好,动作潇洒如行云流水,丝毫不带一丝滞阻。
“溥伟,你作为禁卫军军械大臣,对此枪有何评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