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插嘴到:“别的不说,前次文官考试举行后。很多会员都摇身一变回国做官去了,贪图高官厚禄,哪里还有半点革命精神?”
“你们说,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再不奋起抗争。再不迸发出力量。我们的组织还有前途么?我们的革命大业还有希望么?”孙中山咆哮着,“这一年来。康梁等人地御用宪政党先后建立了日本、南洋、欧洲、美洲各大支部,在华侨当中争相发展势力,争夺群众,经费源源不断,报纸层出不穷,天天是蛊惑人心的消息。光复会的几个头目就是受了这样的蛊惑而叛变革命。我们再不斗争,再不站出来反抗,难道就在沉默中自我解散不成?”
其余几人无言以对。
“你们总以为我是对汪兆铭耿耿于怀,非千方百计置其于死地不可。但你们错了,汪精卫他没有这么大的能量,他充其量只是一个背叛革命的叛徒罢了。我真正担心和在意的是革命的前途和信心……”孙中山将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但即便这样,仍然动摇不了我地决心,仍然不能摧残我对革命的追求,我们要做出行动来给世人看看,我们革命党不是孬种,不是懦夫!!”
黄兴等几人被感染了,刚才的一些疑虑在孙中山一番热情洋溢的动员之后又被打消了,问道:“先生打算怎么做?”
“我准备在这里来一次大起义。”孙中山走到墙边,指着地图,在南中国海边的一处地方,重重地用手画了一个圈……
“广州?”
“正是,我打算在广州发动起义。”孙中山开始向众人介绍他在脑海中计划许久的方案,“这次起义,将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同志500人组成‘选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完成这个目标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打算由克强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让谭人凤、焦达峰等人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组建临时政府;在这两步成功之后,我们要做好说服工作,与光复会众人尽释前嫌,由他们发动江浙地区地起义,变成第三军,然后三军会合,会师南京,与北京分庭抗礼。然后组建正式政府,举行北伐,直捣北京,推翻清廷,恢复中华!”
极其富有想象力与煽动力的计划,其余几个革命领袖听后,无不热血沸腾。
“这次起义非同小可,我们要汲取以往起义的经验和教训,务必进行扎实而又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联络都要有专人负责。为了更好地领导起义,我提议尽快组建统筹部,地点放在香港即可。那里一来靠近广州,传递消息方便,二来是英国人的范围,清廷管不了那么多。”
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宋教仁等人都颌首赞同。
“统筹部的部长,我提议由克强和遁初担任,由赵声担任总参议,下设调度课、储备课、交通课、秘书课、编辑课、出纳课、总务课、调查课等部门,具体负责领导。另外,在统筹部设立后,还要在广州设立相应的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这项任务我拟交由展堂去做,不但要切实准备好各项起义所需的军械物资,还要接应好陆续赶来地革命同志。”
胡汉民是广东番禺人,对广州当地情形熟悉,他很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这次起义非同小可,不但人员多,范围广,而且是在局势不利地情况下组织,谁都能掉以轻心。”孙中山用加重的语气反复声明,“倘若我们发动之后那些守旧地宗室随之动手,那么势必将造成天下大乱,有益于我们分三步走目标的实现。同志们,只要我们打下南京,组建革命政府后,国际上支持、同情我们革命的国家一定会站出来声援,我们一定能实现夺取全国胜利的目标。我们现在接受日本友人的劝告,和鞑子守旧派合作并不表示我们要和他们同流合污,他们只不过是我们利用的对象罢了。”
“先生打算何时动手?”
“布置、发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正值春节,我看在春夏之交动手比较事宜,具体就定在4月下旬。”
“好,那我们分头准备。”密室里,几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正文 第三卷 第八十三章 箭在弦上(已经修正)
正文 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利器准备
三月末的京师,残冬最后一丝余影亦已退去,大地披上了春装,郁郁葱葱,活力四射。这个时节的京师不比以后,甚少受到沙尘暴的侵蚀,因此风物之美好堪称一年之罪。
煦日送暖,春花朵朵,微风轻拂,柳条飞扬……这样美好的日子堪称是踏青的好时光,官宦子弟、大户人家的子女无不兴致勃勃游览京郊,旷野地方,随处都可看见顽童们正在拖放风筝。那长空飞舞的纸鹞,一上一下,煞是好看。
经过两年的艰辛图治,维新三年的春光里,皇帝终于也有了闲情逸致去观赏这风筝,唯一所不同的是,他所观览的风筝是用铁、木、布等材料制成,而且还有人在空中操纵。南苑附近的禁卫军营地里,皇帝带着嫔妃以及一大帮军国要人驻足观看。
这是什么风筝?
严格说来,这不是风筝,却是航空世界的最新产物——飞机。
遨游天空从来就是人类的梦想,自莱特兄弟成功发明飞机后,各国的有识之士很快将目光盯住了这一划时代的发明。荫昌作为禁卫军练兵大臣,优点和缺点非常明显,说缺点,各军界大佬都承认,以荫昌的指挥水平,指挥一个营就到头了,哪里能肩扛上将将星呢?说优点,各军界大佬同样不得不赞叹其眼界之开阔和目光之深邃,当众人还在为禁卫军该采用何种军械而争吵时,荫昌已拿出了全盘德化的方案;当战车、铁甲车等作为新式兵器还不是很成熟时。荫昌已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一边,坚决赞同发展这些钢铁怪物;当人们对航空器地理解普遍还停留在气球时代时,他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飞机,一方面选拔人才去国外留学,另一方面则在华侨中大力招揽人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