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次进攻,日军伤痕累累、伏尸遍地,却始终不能向前推近一步,守军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却牢牢扼守着阵地,虽然有时候为了防御的需要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阵地,但核心地带依旧掌握在第3师的手里,远远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逐渐迁西,鬼子的进攻力道也逐步衰竭下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何况是九次?后续的进攻除了徒增伤亡,挫伤士气已经没有什么作为。而负责进攻的联队也已经伤亡过半,没有余力再发起大规模进攻。到傍晚时分,进攻地鬼子如同退潮地潮水一般往后退去,中间夹着着哀嚎和战伤者的呻吟,原本趾高气扬地膏药旗也软弱无力地耷拉着。
从整个态势上观察,日军在确定自身被围后,没有理会外围的国防军包围部队,除留下了一部分兵力进行牵制性防御外,同时在内线对第3师的所有防线发动了全面进攻。第3师经历了开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出现了险情。早几天还悠闲轻松的吴佩孚整日奔波在火线上,48小时未曾合眼,嗓子都喊哑了。为了填补防线的漏洞,师长曹锟派出了自己的卫兵排顶上去。诺大的指挥所除了参谋人员,竟然空虚到一个警卫也没有。
双方都在咬牙勉力支撑,国防军的飞机也从原先的一天2次出动变为出动4次,除了例行的空袭外,飞机还负有为第3师进行补给的任务——否则这样大的弹药消耗量第3师早就要告罄了。
要突围么?不要么?这是个问题么?这难道不是么?一个个哈姆雷特般的问题向神尾奔来,尽管他有没有看过莎翁的著作历史语焉不详,但相信在他的困惑一定不比剧中人少。
“要想一口气吃掉我师团?支那人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手笔啊!”面对地图的神尾喃喃自语——这是最令神尾所震惊的事实,甚至超过了师团被围后的震惊。
战役到了异常关键的时刻……
正文 第四眷 第二十一章 出动新锐
面对四面围上来的国防军和怎么也打不垮的第3师,神尾终于警觉起来:支那人要干什么?
“要想一口气吃掉我师团?支那人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手笔啊!”面对众参谋讨论出的结果,神尾异常震惊——在日军眼中犹如绵羊的中国人,犹如懦夫一般的中国军队居然敢打皇军的主意,而且一打就是一个师团,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在确信部队被围后,摆在神尾师团面前的道路只有三条。其一,全军继续猛攻第3师的主防御阵地,希望借此突破对方防线并连成一片;其二,断然舍弃一部分部队,趁华军包围圈还不紧密的时候杀出重围,突向龙口,重新确立与海军和师团之联系;其三,全军加速靠拢,采用龟缩战法,对国防军采取守势,呼叫大本营派遣后续部队进行增援并为本方解围。
在反复思考后,一贯以谨小慎微著称的神尾仍然做不出最佳决定。采用第一种方针很危险,击破第3师虽然最为彻底,但既是诱惑又是陷阱,特别是在猛攻不下的局面时,日军士气已经动摇,神尾生怕部队陷入可怕的消耗战,要知道他的部队是来解决青岛问题而不是和中国人拼消耗的。
采用第二条计策看上去保险些,但也不是上佳的选择。首先,进行突围,哪怕冠以“转进”之名也等于是在战略上承认打不过中国人而准备跑路了,这种荣誉的损失无论是神尾还是别地日军军官都是无法接受的;其次。如果试图打通突围通道,不仅要舍弃一部分部队和全部重型装备,甚至有在突围过程中重新陷入被围困的危险,神尾在前面的战斗中已经见识过了国防军的武力,他深深地懊悔——对方的实力和战斗力远远超过日方情报部门所搜集到的资料,特别是部队所侦察到地国防军番号,更是让他倒吸一口冷气——庞大的包围圈外沿。居然聚积了中国人7个师地兵力。
“真让人不可思议!”神尾喃喃自语,他强烈地感觉这种布置与战役安排绝不可能是青岛攻略展开后才开始调动的。神尾和周围的高层军官有过探讨。一致认为,倘若中日两家角色互换,日本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快速的应对战略,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就是中国人提前预备下了。一想到这样一个惊天的“阴谋”,神尾就感觉有些后脊梁骨冒汗……
采用第三个应对方法是上至神尾下至普通参谋都强烈反对的。龟缩防守?听上去感觉不错,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后路被断、粮草和军械得不到补充,这是现代军队最为可怖地事情。即便再有战斗力和意志力的部队,面临这样的绝境也会崩溃。再说,这种屈辱的、等待友军前来进行“战术指导”的做法怎么可能是神尾师团的最佳选择呢?日军掌握了制海权是不错,但即便进行部队支援,神尾盘算着至少也要6~7天才能实现,这还是一切顺利,老天帮忙的结果。陷入困境的7天到底能发生多少事,谁都心中无底。若说7天后保证脱困。神尾必定是坚守待命地,可是现在的情形让他怎么却无比犹豫,他不甘心如此被动挨打,他还有完成目标的野心,最终是野心和侥幸压倒了犹豫,他放弃了这个方案。
恰恰相反。国防军方面无论是前指和大本营都有些担心神尾会选择第三条道路。一旦如此,意味着日军和国防军将会进入防守vs防守的“最高境界”,日军拖得起,国防军拖不起……如果要转入阵地进攻,不知道要牺牲多少人命。对于胜利也要,损失也要小的王士珍来说,这是一个委实难下的命令。当听说神尾没有收缩固守后,大本营地一干重臣都松了口气,小鬼子还是很要面子的,这恰恰印证了中国的古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