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兴、宋教仁为首的湖南派公然赞扬中国在战事当中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虽然国家的政治体制依然还是腐朽与落后的,但不可否认,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以孙中山、胡汉民等为首的两粤派则显然持有不同意见。
正是在这样激烈论争的当口,秉承山本内阁旨意的头山满来了,不但假惺惺地对革命党表示了赞赏和支持,还画出了以琼州作为革命基地的大饼,老狐狸或许熟知革命党内部的不和与弱点,临走时拍拍孙中山的肩膀:“中山先生,要完成革命大业必须渡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考验,有些时候甚至要下很大的决心,我相信您的眼光和胸怀不会那么狭小,不会局限于现在一隅。
头山满走后,革命党诸领袖很快便从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清醒过来,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
“诸位,头山满先生方才的提议,是对革命事业最大的支持与帮助。这些年来,为了获得一个革命举事的基地,我们在国内进行了无数次的起义、暴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能以琼州为基地,建立一个可靠的后方和根据地,革命事业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就会大大增加。”孙中山扫视了会场一眼,“我知道大家对这个提议持有保留态度,我也认识到日本政府之所以通过黑龙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另有用意,但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务必不能错过。”
“我赞同中山先生的意思。虽然满清政府在战场上暂时获得了一定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是很不可靠的,只要日本继续投入力量,以中国孱弱的国防很难承受,到时候唯有割地赔款媾和了事,如果我们现在不积极准备相应的起事力量与革命基地,一旦国内大变发生将无以应付。”
黄兴站立起来了,脸涨得通红,却是一句话也没说,但从气势上看,就孕育着咄咄怒火。
“克强,不必如此,我们是革命同志,有话你尽管直说。”孙中山很了解自己的老搭档。
“诸位,我想问一句,我们革命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黄兴劈头就问。
“那还用说,自然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为了‘驱逐鞑虏’难道就可以引进日本了么?”黄兴愤愤不平,“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这样的革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克强,你言重了,日本对我们只是帮助,没有要取而代之的意思。”
“是么?你看不出来倒罢了,难道这四万万人都看不出来?”黄兴毫不客气地予以回击,“姑且不说满清政府的好坏,单是日本推行山东政策就可见他们的侵略野心。难道我们为了革命的目的可以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帮腔?难道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忘记了国仇家恨?”
“克强!”孙文拍了桌子,“我们只是借助日本的力量,没有永远依靠他的意思,更没有要引狼入室,以日本取而代之的意思……”
“现在是没有,到时候身不由己,怎么办?”黄兴动了怒气,将茶杯在桌上拍得粉碎,“靠别人恩赐的革命,我既不要也不稀罕……”说罢,拂袖而去……
正文 第三十八章 不欢而散
克强,克强,不要冲动……”宋教仁虽然并不赞同头议,但对于同盟会内部的团结还是颇为看重。这个同盟会内部最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年青英俊因为革命事业屡屡遭到挫折,已好几次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在孙、黄之间能居中调停的,也非他莫属。前次因为汪精卫“叛变”所引起的风潮就是在他的主持之下平定的,因此,他这么一喊,原本执意要走的黄兴顿下了脚步。
“克强……我们不是在商量办法么?你这么一走,到时候怎么面对这么多同志?革命方向往何处去,不是你我一二个人可以决定的。”宋教仁劝解道,“倘若对革命大业有好处,即便有风险,有指责,我们挡下来就是;如果对革命大业无甚好处,即便看上去诱人,我们也坚决不能上前……但不管怎么说,坐下来讨论甚至争论都是允许的,这样动不动就走人,实在不是团结之道。”
“他从来都是这样,以为只有他黄克强爱惜自己的羽毛,我们全都是利欲熏心……”胡汉民刚说了两句便被孙中山打断了,“展堂,你也少说两句。”
胡、黄二人自黄花岗举事以后,矛盾甚多,成见日深,早已在公开场合交锋几次,虽然面上仍然保持过得去的态度,但在心底却并不以对方为然,黄兴没有理会胡汉民的冷嘲热讽,而是激愤地问道:“孙先生,我只问你一句话,不走这条道路,革命是不是就没有指望了?”
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若是一般的革命同志提出来,孙文必定有一百条解释的理由和信心,但从黄兴口中说出来。便不是简单的回应就能解决问题的。他定了定神,没有发怒。只淡淡地问道:“依你说,该怎么办?”
“告诉头山满,日本方面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也由衷感谢日本朋友对中国革命地支持,但是,在琼州另立政府。尤其是在外国政治势力插手的背景下另立政府,哪怕这个是革命政府,我们也洗脱不了卖国地嫌疑,希望他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