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出了大殿后,马上接掌了两蓝旗,并派出城中守卒全城戒严,普通百姓如敢走出家门一步,格杀勿论,以防止大军乱闹事。皇太极见阿敏如此配合,当然高兴,竟还派人带话给阿敏,勉励阿敏。
两刻钟后,盛京城经历了一阵鸡飞狗跳后,几万人挤在北城门下,在皇太极的严令下,无人敢发出声音。有军卒将北门悄悄打开一道缝隙,近百名骑兵从门缝中冲出,一直冲出几百米也不见有人阻拦。直到这百名探路骑兵再看不到踪迹,皇太极才下令道:“打开城门。全军撤退!”说完他自己已率两黄旗三万余大军及几百家眷率先冲出城门,却不理会后面的众朝臣。
后金本就是马上打天下。朝臣中武将多过文臣,而且受后金尚武风气影响,大多文臣也常骑马打猎,就算不会骑马之人,也叫家人将其用绳索绑在马上,以求逃命。全军几万人用了近半个时辰才撤出盛京城。好在辽东军并未在城外设伏,不然除了皇太极和两黄旗外,其余朝臣想要逃出盛京城恐怕就难了。
北城外虽没有大军设伏。可探哨却早已发现皇太极几万大军撤退之事,忙报与吴三桂。吴三桂此时正在盛京南城外。端坐马上,看着万炮齐鸣的景象,感受着盛京城在自己脚下呻吟。闻探子来报,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大约半个时辰后,坚固的盛京城墙终于经受不住辽东军如此猛烈地轰炸,在众人眼前崩塌。
一边的辽东军早已等不及,不等烟尘散尽,便已吹响了冲锋的号角,祖大寿、何可刚的两个步兵团四万余人如同两支利箭,呼喊着冲向盛京城,必怕被人落下。吴三桂亲率骑兵一团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城内。
可等辽东军冲上已是一片瓦砾的城墙,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愣住了。此时地盛京城中竟是鸦雀无声,不仅没有看到一个后金军的士卒上前抵抗,就连普通百姓也没有一个,放眼望去,盛京城竟如一座死城一般。
眼前诡异的景象,让两团的前锋不敢善作主张,只得派人回禀吴三桂。既然城中没有抵抗,吴三桂也不需亲率预备队,打马来到城头,看到沉静的盛京城也觉得奇怪。后金城中近百万百姓和几万后金大军难道都逃了不成?可刚才探子来报,明明只有皇太极和两黄旗撤出的盛京城,难道这城中还有什么密道?
就在吴三桂等人疑惑不解之时,从大街上走来一队人马,只有几十人而已。为首之人打着一支白旗,很快来到城下。吴三桂在废弃的城墙上看得分明,领头之人竟是自己的老熟人,后金贝勒阿敏。
只是阿敏此是在马上的姿态却让人忍俊不止,只见他两脚踩在马蹬上,屁股却高高翘起,全身前倾,双手抱着马颈,在其他几人的搀扶下,才下了战马。
此时早有后金军卒上前大声道:“后金一字并肩王阿敏求见辽东兵马元帅吴三桂。”
吴三桂见眼前后金军不过几十人,也不怕阿敏搞什么鬼,带着百余亲卫打马上前,来到阿敏身前。未等吴三桂下马,阿敏却推开身边护卫,只惊得吴三桂身边这些亲卫心中一紧,生怕阿敏对吴三桂不利,几人一下子挡在吴三桂身前,拔出火铳,只要稍有不对,便会立下杀手。
可没想到阿敏推开两边护卫后,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吴三桂马前,大声道:“罪臣阿敏见过吴将军,今率全城百姓及军卒请降!”
“什么?”吴三桂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道:“你说什么?可再说一遍!”
阿敏只得再次重复道:“罪臣阿敏率全城百生及军卒请降,求吴将军不计前嫌,收容我等。”
吴三桂这次可是听得真切,连忙跳下战马。几名亲卫也跟了过来,围在吴三桂身边,却被吴三桂一把推开。来到阿敏身前,吴三桂亲手将阿敏扶起,道:“你所言可是真地?莫要糊弄于我。”
“吴将军,罪臣所言句句属实,城中百姓已被臣禁足于家中,城中近两万守军都已在校场集合,除有五千余忠于皇太极的军卒外,其余军卒都是心甘情愿降于将军,还请将军查验!”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里溃败(三 )
吴三桂一时间无瑕追问阿敏为何要投靠辽东,收拢那两万余后金军,安抚城中百姓才是当务之急,只要办妥了这两件事,这盛京城便已是自己囊中之物,就算他阿敏心怀不诡,另有图谋也是无可奈何。
三桂马上率祖大寿的猛虎团赶往大校场,另命何可刚的战狮团接管城防,负责城中警戒,而圣狼团则在城外集合待命。
等三桂率军赶到校场时,眼前情景确让三桂狂喜,没想到这阿敏所言句句属实,场中一万多后金军手无寸铁,整齐的排在校场之上,在校场一角,有几千人正看守着那些不愿投降的后金军。
为免夜长梦多,三桂命祖大寿收容这些降军,派专人看管,将其一一编造成册,以待来日重新安置。
三桂看祖大寿等人在一边忙碌,这才有空叫过阿敏,道:“阿敏将军,没想到你竟如此深明大义,免除了盛京城一场劫难,我代表辽东军全体将士及全城的百姓感谢你!”
阿敏听后却是面露愧疚之色,道:“吴将军,不必多言,我此举虽免除了万千百姓的劫难,可我却已是后金罪人,想来女真一族再无我容身之地,还望将军收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