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万岁。辽东刚刚与后金两败俱伤,实力大损,若不乘此良机将其一举歼灭,必然后患无穷。况且咱们还可联络蒙古、朝鲜等国一同用兵。相必他们对后金之地也是眼红得很,只要将后金之地分他们一部分,必可说动他们起兵伐吴。辽东之富天下可见,辽东四城本就属大明领土,再归我大明,蒙古、朝鲜也是无话可说。单是其水泥、长枪便可使我大明经济、军事再上几个台阶。万岁,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望万岁早做决断,不可因小人而误国家大事!”钱象坤说到小人时。扫了杨嗣昌和洪承畴一眼,言下之义不言而喻。
这几人地一番慷慨陈词。说得朱由检心动不已,他对辽东的各类新特物品也是喜爱不已。只恨那吴三桂不知好歹,竟不知献上。自己怀中的怀表还是周延儒所献,这叫朱由检如何不恨吴三桂。
杨嗣昌、洪承畴身在军旅,论口舌如何是周延儒几人对手,虽明知辽东不可轻犯,可一时间却又只知在那里大叹:“尔等误国!尔等误国啊!”
周延儒见杨嗣昌再提不出什么新鲜的意见,暗自冷笑,对朱由检恭声道:“陛下宏谋远虑。却非一般臣工所能明白,若能军发辽东。一举成功,利在社稷,功在千秋,可保我大明中兴几十载,陛下便是我大明中兴君主,到时那些反对之人自然哑口无言。”
“好,就依先生所言。杨尚书,明日你便回前线留下部分军卒继续剿匪,其余各路大军北上京城会师,准备出关平辽。这联系蒙古、朝鲜共同出兵之事便交与先生办理,望先生早传嘉报。”朱由检敌不过“中兴之君”的诱惑,加上对吴三桂的嫉恨,终于下决心出关与吴三桂决一死战。“钱象坤!”
“臣在!”
“明日早朝后,你便带人将吴三桂之父吴襄等一众人等押入大牢,待我大军会师之日便用这些人祭旗!”
“万岁不可!”堂下几人异口同声叫道。
朱由检诧异的看着众人,道:“这又是为何?即已决定兵发辽东,那吴襄用来祭旗,岂不是刚好合适,为何诸位爱卿竟出言反对?”
周延儒出言反对是为了怕将来大明与辽东一战胜负难料,若大明战败,吴三桂知道今日之会,必会将自己碎撕万段,以解心头之恨,留吴襄一命,不过是想为自己留条后路。可这个理由却是不敢明言,只好望向杨嗣昌,希望他能说出个合理的借口。
杨嗣昌果然不负重望,道:“启禀万岁,联络蒙古、朝鲜一事尚未进行,若他们不同意一同对辽东用兵,我大明恐怕独立难支,若此时便将吴襄关进大牢,为时过早。况且若用那吴襄祭旗,岂不是彻底关闭了招安之路?且易激起辽东十几万铁骑、数百万百姓与我大明死战到底地决心,最后就是能胜,也必是惨胜。而留吴襄一命,与大局无关,却可让吴三桂心存顾忌,不敢轻举妄动,如形势对我不利也可借之与吴三桂谈判,岂不胜过取其性命!”
“不错。留吴襄一命也可显万岁宽宏仁义之心,必使辽东军民心生仰慕,争相来投。”周延儒在一边道。
“好,就依爱卿所言,务必派人严守其府门,不可让吴襄出府与叛贼吴三桂互通消息。”
辽东义州帅府内,吴三桂正端坐堂上,与祖大寿、吴三辅等人商议军情。碧艳这时却突然从门外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张字迹未干的纸条,娟秀的字迹正是碧艳亲手所书。如果细看,不难发现上面所述内容恰是当日朱由检及周延儒、杨嗣昌所言。如此机密却在第二日便被传到辽东,由此可知辽东暗探确是无孔不入。这却是黑鹰营的功劳,他们早已收买了宫中许多小太监,且在京城派专人养有信鸽,如有急报,可在一日内传到辽东。而且所通信件全是密文,不经过翻译,外人就是擒获信鸽也不明其所言内容。
正文 第二百九十章 左右为难(三)
到信鸽,翻译后见事关重大,马上来找三桂。3g华夏网网友上传三桂I与身边的祖大寿。祖大寿看完又传给下一人,一会功夫便已在堂上众人手中传了一圈,众人本就对大明没有什么忠义可言,对大明犯境一事也是早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伎这么早而已。最后还是吴三辅心直口快,问道:“大哥,那朱由检竟想联合蒙古、朝鲜之兵共犯我辽东,大哥可想出应对之法?不行的话干脆让田叔在山海关举起反旗,只要咱们控制了山海关,他朱由检就是派出再多大军恐怕也出不了山海关。”
“他朱由检此举只是自掘坟墓,何必暴露田立,田立在山海关还有大用,如此小事尚不需他插手。蒙古人心不齐,南蒙北蒙势如水火,此时大战已是一触即发,林丹汗根本不可能抽出手来攻我辽东。朝鲜虽号称军卒几十万,不过真正能形成战力的不过七八万人,不然前几年日本登陆朝鲜时,他们也不会向大明求援。此时大明日见衰败,朝鲜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再说他们还要防备日本再次登陆,所以就算他们派兵,顶多也就是派些烂兵而已,不足为虑。反观大明,他们十几万大军费时几月才将一众流寇围困于商洛山中,一旦大军撤回,那李自成又岂是善与之辈,恐怕未等他们出关,反旗便会再次举起,大明首尾不得兼顾,我倒要看看到时他朱由检如何应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