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时京在百官才终于急了,朱由检也忙传下旨意,命京师三大营出屯齐化门外,以拒贼兵,又令襄城伯李国桢统率三营,昼夜巡逻,命朱寻采为京师辽蓟兵马总督。当时便有人提出,应下诏于辽东王吴三桂,令其率军进关勤王。可没想到朱由检一听到吴三桂之名便大怒不止,当场便将献策之人乱棍打死,朝中众臣虽不知朱由检为何会突然暴怒,却从此再无人敢提吴三桂之名。
当天夜里,京师三大营十五万军马与城外大顺军血战一夜,至天色将亮时,双方才摆兵休战,明军十五万兵马损失三万左右,剩下的十余万将士依城而立。而城中守卫只有七八万残卒立于城上,每墙三垛立兵一人,尚且不敷,加之这些年缺粮少饷,兵士怨声不绝。朱由检无奈只得发内帑犒赏军卒,只是内帑有限,每名军卒不过百钱,如何能让这般军卒为其卖命。无奈之下,朱由检只得命城中公侯捐粮捐钱,可各亲王大臣捐银不过万两,捐米不过五百石,相对于城中近十万大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朱由检无奈之下只得收括宫内后妃财物,约有二十万金,正准备分发于城中军卒,却不料奉命统率三大营地李国桢突然入宫禀报,城外三大营已哗溃,十成中有六成降贼,其余俱已溃散。
朱由检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呆坐于地上,半响未缓过神来,三大营败溃,只靠城中七八万老弱病残如何能抵城外几十万贼军。君臣相对大哭一场,李国桢含泪出宫,督兵守城。
而此时城外大顺军因收降了明军三大营,三大营军械俱被劫去,其中有十二门红衣大炮,李自成见了大炮也不禁感叹道:“若非天助我大顺,令明军投降,只是这十二门大炮便足以抵得上五万大军。”李自身边众将也倍感幸运,若非这大炮过于沉重,运的晚了,两军交战时未能发挥作用,刚才一战,谁胜谁负确是难以预料。
随后李自成亲命大明降军,调转炮口,添装火药,向京城轰击,一时间炮声隆隆,内外皆震,城中百姓惊惶嚎哭。朱由检坐于宫中,听到炮声不绝,如坐针毡,喜怒无常。
正文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三桂返辽
这时又有奉前大学士李建泰表章入奏,劝朱由检御驾南迁。却被朱由检大骂而归。另有大学士范景文、御史李邦华等人上疏请其南迁,并愿奉太子先赴江西督师。不料朱由检却大骂道:“尔等平日只知经营门户,如今国家有事,尔等便只想南迁,如此置我大明于何地?联城破则死杜稷,南迁何为?”众臣听了,不敢再劝,只得各自离去。
而城外李自成却更加紧了攻城步伐,每日城外炮声不断,好在朱由检已将粮饷发了下去,城中军卒才紧守城墙,一时间令大顺军无法得逞,可如此下去,内无粮草军饷,外无援军,京城早晚难保。城中许多臣民富商已经开始想着如何才能讨好于城外大顺军,以求在这改朝换代之时,取得最大利益。
此时的吴三桂也早已从台湾返回辽东,不过却将海军和步兵三团留在台湾,以现在辽东的实力,辽东现有兵马加上山海关驻军已足够横扫大明全境,而台湾的郑芝龙和王念祖等人毕竟新投,吴三桂又如何能放心将台湾全部交给他们管理,再说一旦入关,必将与大明彻底决裂,到时便可令驻守在台湾的海军和步兵从福建登陆,南北夹击之下,大明必可手到擒来。
坐镇辽东王府的吴三桂不断翻阅着大明密探送回有关将李自成和大明的消息,得知三大营也已投靠大顺,而各路勤王兵马却始终没有消息。吴三桂知道大明的日子不多了。命人召集现在辽东地步骑将领,准备入关。
此时辽东骑兵五团中除阿桑族长的第五团换防到北蒙,步兵三团、六团在台湾,步兵五团驻守朝鲜外,其余各团俱已回防到辽东,只待吴三桂一声令下,便可挥军南下。直扑大明。
很快各团正副团长齐聚辽东王府,他们也都从参谋部得知大明现在的情况。知道吴三桂召集自己必是为了进攻大明。在坐众人有辽东旧将,可更多的却还是大明旧臣,不过随着大明的日见衰落和辽东的蒸蒸日上,也都明白辽东取代大明已是必然。就连最后投靠辽东的大明名将现任参谋部部长地洪承畴也十分清楚这一点,虽然对大明还有所眷恋,可大明皇帝朱由检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心寒,加上自己在辽东颇获重用。一颗心早已彻底投向辽东。
吴三桂看到众将已经到齐,轻咳了一声,众将顿时压雀无声,吴三桂扫视众将一眼,方道:“今日召集大家,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大顺王李自成率五营兵马已围困京城有些日子了,据暗探回报,现在京城中仅有明军五万左右。而且斗志不强,反观大顺五营兵马二十余万人却因接连大胜,士气正旺,想来大明末日已是不远。不过他朱由检虽召天下各路兵马入京勤王,却唯独未曾召集我等,且据田立田将军来报。朱由检竟到此时还下旨于他,命其紧守山海关,不论关内胜负如何,且不可放我等入关。”
吴三桂话音刚落,吴宇接道:“军长,这朱由检莫不是脑子坏了?大明江山已是危在旦夕,咱们不论怎么说也还是他大明属臣,他竟不召咱们入京勤王,反而令田大人紧守山海关,这是何道理?”
众人一时无语。唯有洪承畴知道其中原因。解释道:“众位有所不知,我在万岁……。不,我在朱由检身前多年,对这其中原因到是略知一二。朱由检少年登基,本是万丈豪情,可怎奈大明积病多年,又岂是以他一人之力可以根治地?登基后开始因有军长协助,诸事还算顺利,先是歼阉臣,后是平叛,几次下来,朱由检更是不可一世,只以为自己便是大明中兴之君。可后来不知他从那里听到谣言,天下竟只传颂军长威名,而他朱由检却无人提起,再加上身边奸臣进言,朱由检便起了害军长之心,没想到却是害人不成反害己,最后若非军长率军围困女真皇城,他的皇位都恐不保,如此以来,朱由检更是恨军长入骨,常有既生喻何生亮之叹,由此可知他对军长的忌讳之深。虽然后来迫于形势不得不封军长为辽东王,可他早年便常对我等谈起,将来大明若是败亡,也必是败亡于军长之手,好在当年吴襄吴大人曾在城墙之下立誓,将军不会主动入关,他才能略为放心。如此以来,他朱由检又如何敢召军长入关,一旦军长奉诏入关,便不算破了誓言,若是常驻关内不走,他又如何能指挥得动辽东大军,时间一久,天下人只知有吴,而不知有朱,他的皇位恐怕也是不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