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醉死梦生【完结】(519)

  小张侯接道:“据我看来,河南局面固然危险,可山西却是更加危险。倘若大顺失去山西,又失去河南,关中是没法守的。关中偏在西边,粮饷来源困难,如今正是饿死人的荒年,加上兵源又枯竭,岂能对抗胡人?纵然能抗拒一时,日子久了,如何能够抗拒?”

  李自成看了两人一眼,叹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担心的不仅是河南、山西会失去;我还担心辽东会派一支精兵,绕道塞外,从榆林塞外南下,进入长城,到时陕西必然大乱,大顺将顾此不能顾彼,顾南不能顾北,几面作战,如何是好?所以,巩固山西,确保河南,方能扭转这个困难局面。如果辽东只有一路从塞外向南进兵,那就容易对付。不过眼下咱们即无兵卒可派,也无粮饷发放,你们看田玉峰来的这封密奏,说陕西本来就闹旱灾,近来征粮急迫,粮价腾贵,小麦每斗涨到二两四钱,大米二两六钱,从来不曾如此,已经有人吃人地情况,征兵征粮都十分困难,这才是最大的难题啊。”

  李自成早派出少数部队到河南,希望号召河南百姓参加大顺军,可是如今河南百姓再也不听他的号召了。有些人原来是随顺大顺朝的,可是经过三四年的战争,对李自成也不再有兴趣。原来把他看成救星,后来一年年打仗,一个战争接着一个战争,老百姓乱久思治,希望过一天安定的日子,可是始终没有等到这一天。如今你纵然说得天花乱坠,老百姓也不再相信。他们要活命,要养儿育女,不愿再去打仗。

  正文 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京自立

  而且这些百姓又听说辽东军已经入关,拥立朱慈炯登基,大赦天下,无不欢欣鼓舞。这些穷苦百姓早就听说辽东兵强马壮,这些年女真、朝鲜、北蒙等都已先后惨败于辽东之手,而且又有往来与辽东的商人说起辽东,那里没有欺压百姓的官员,没有各种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苛捐杂税,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便仿佛人间天堂一般,人人目露羡慕之色。所以这些百姓都一心盼着辽东军南下,以解自己于水火之中,在辽东军尚未南下之际,许多势力便已派出信使北上京城,向辽东新建的大明朝效忠,所以李自成号召河南百姓从军卫国的希望只能落空了。

  牛金星道:“关中毕竟是陛下桑梓之地,请陛下速速敕谕关中各地,酌减征粮,务使官绅庶民安心,不要惊慌。只说粮食将由河南各地源源运向关中,有擅自囤积粮食,高价出售者,一定依法严惩不贷。”

  李自成叹口气道:“关中虽然是朕的家乡,目前要安定后路,不能不用严刑峻法惩治盗匪。这样吧,你们替朕拟一道敕谕,明日就可送到西安,上面一定要写明:有偷人一鸡者斩!另外要告诉田见秀,军粮虽然可以酌减,但应征之数必须火速催齐,不可缓慢误事。”

  小张侯听后心情更加沉重,说道:“陛下,臣愿率军赶赴河南,号召河南父老兄弟。与敌周旋到底,如不能胜,我们兄弟战死沙场,义无反顾。倘若是史可法率领江北四镇人马来到河南,我们就驻兵豫西,东守虎牢关,北守孟津。使南方人马不能西来。若是能挑动南北明军在河南山东一带互相火拼,则可保我河南万无一失!”

  就在李自成对眼前形势一愁莫展时。突然有密探传回急信,李自成展开密信,初略一看,李自成听后先是一惊,随即不顾身份,站起身来哈哈大笑,只笑得帐中众将好不惊诧。有人还以为密信又是那方报灾。竟刺激的李自成得了失心疯。

  过了一会儿,李自成才终于止住笑意,对帐中众将道:“天不绝我大顺,南京自立了!”

  众将先是一惊,随即大喜,若是南北明军同时进攻大顺,则大顺必无胜理,可如今南京竟然自立。则与辽东吴三桂所拥立地北明必然是势同水火,而中国自古以来,向来更善于窝里斗,反而对外敌却可百般容忍,只要南北两个明庭动起手来,自己便可偏居一隅。休养生息,只等他们两败俱伤时,便可坐收渔翁这利。李自成忙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传于山西、陕西、河南众大顺军将领,以鼓舞士气,说明大顺还是天望所归,并未到了绝路。

  再说远在京城的吴三桂也早已得到此密报,毕竟吴三桂在辽东苦心经营多年,情报系统远比李自成健全得多,虽然路途比李自成还要远上几百里,却比李自成还要早半日得到此信。得知大明旧臣竟然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为帝。吴三桂气恼不已,本以为自己占了先机。拥立朱慈炯即位,南京有大明旧臣便可传檄而定,没想到他们还是立了福王为帝,与自己作对,只得召集众辽东将领商议对策。

  本来这等军国大事应该在金銮殿上商议,可此时京城以北已全是辽东的天下,北京城中的大明朝根本就是辽东的传声筒而已,吴三桂等辽东将领都是军人出身,无人受得了那班大明朽臣在朝堂上的推诿扯皮,那只能是白白耽误时间罢了。

  而且这些大明朽臣竟还有一个奇怪地习惯,他们竟以能被在金銮殿上被皇帝杖毙为荣,所以一旦升朝,这些大明朽臣谏起言来,当真是不知死为何物。

  一次早朝,有大臣提出皇宫因遭大顺贼军蹂躏,应尽快修茸,以显大明皇帝之权威,可粗略算下来,仅仅是修茸皇宫、增添应有器物、召齐宫中太监宫女几件事下来,便得费银五百万两。如今南方大顺军尚未平息,南京一些大明旧臣也未上降表,京中百姓尚处于饥寒交迫之际,如真有银两或是用于军中,或是赈济百姓岂不更胜于维修这个只有小皇帝一人居住的皇城?可就是修茸皇宫这件小事,竟接连有三四位言官在大殿上跪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