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不等他说完,摇摇头,忧虑地说:“谁晓得皇后此行地结果如何!倘若吴三桂到长安后派一骑兵向西猛追,不惟皇后从西北收兵南下之谋会成为泡影,说不定连她自身都有很大凶险。她走后,朕一直放心不下。”
刘堂对高桂英的安危抱有同感,但是他不能不安慰说:“皇后智谋出众,又素为大顺将士们忠心拥戴,必能逢凶化吉,纵有追兵在后,也会平安无事。只要几天功夫,皇后地身边就有数万之众了。”
“唉,希望如此吧!本想着有黄河与潼关之险,延安府又是用兵重镇,可以凭借地利人和,固守陕西,等待局势变化,所以不管陕西百姓多苦,在各州县强迫征粮。宁招民怨,不缺军饷……”想到此处,李自成更觉对不起关中百姓,不觉叹一口气,声音打战地接着说:“陕西父老都期待我坐稳江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也是这样想的。后来在山海关战事失利,退出北京,又失去山西,我还想固守陕西,等待时机反攻。唉,不料到我们大顺的国运竟然如此不济:黄河不能守,潼关不能守,延安也不能守,如今连京城也丢给吴三桂,我还有何面目面对家乡父老!”
说完李自成摇摇头,仿佛要把这些情绪都抛之脑外,清醒了一下头脑后,才接着道:“你率军断后,定要小心,若明军真的追了上来,切不可与明军正面决战,可借这一路上的险关要道步步防守,拖延明军速度便可。”
“臣遵旨!决不轻易与明军决战,万事以保万岁安稳为先!”
李自成又抬头向长安的方向望一眼,不再说一句话,勒转马头,将鞭一扬,在一大群扈从亲兵亲将的簇拥中往七盘岭地方向奔去。下了七盘岭已经黄昏,会合了牛金星所率大军后,全军在一个背风的小山村休息,御营亲军在周围搭起了帐篷,燃起了火堆。丞相牛金星陪着李自成烤火休息。退出长安已经三天,李自成第一次得到休息,脸色显得十分憔悴,眼眶深陷,一双眼睛也显得格外大了。
此时吴三桂已率大军与吴安在长安城外会师,长安城现在已是空城一座,城中别说军卒,就连百姓也没有几人,能动的都走了,就算不跟随大顺军撤退,也都逃到了城外山林之中,只有一些年老体弱之人实在无法撤走,留在城中,他们宁愿死在城中,也不愿抛尸荒野,做个孤魂野鬼。
正文 第五百零四章 南下追敌
可留在城中的等死的这些百姓没想到,被大顺军传为凶神恶煞的辽东军竟会是一支军容整齐,军纪严明的部队。军队接管了长安城后,不但未大肆屠杀百姓,抢夺财产,反而贴出安民告示,对往日从贼的百姓,只要真心悔改,一律赦免其罪行。看到城中大多都是老弱病残,辽东军到百姓家中问寒问暖,为家中已无米下锅的百姓送来米面,帮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很快辽东军的善举便已传遍了长安附近大小村落及山林之中,逃难的百姓听说辽东军竟是如此仁义,并非大顺军所讲那般凶残,许多百姓试着与辽东军接触,几日后越来越多的百姓返回了长安,长安城终于不再如同一座死城,虽一时难以恢复六朝古都的风彩,却也有了几分生气。吴宇这时也已夺了延安府,赶到长安,与吴三桂会合。
此时的李自成已率大军赶至商州,见后面辽东军并未跟来,便暂在商州进行休整。吴三桂当然不会让李自成继续留在陕西地境,不将其赶入湖广,如何才能让其与南明交战?
待长安府略为稳定后,吴三桂立即命各路兵马再次南下,追赶李自成,定不叫其有喘息之机。
李自成在商州驻军数日,见吴三桂又率军来追,只能率领十几万大顺军和随军眷属退到邓州。襄阳府尹牛佺亲自率领两千人马来到邓州接驾。因为邓州的灾情很大,无法供养大军。李自成便决定固守荆、襄。对抗吴三桂,命刘堂率领大军退往襄阳,他自己则留下两万人马,在邓州和内乡境内驻扎,既为防堵辽东军进攻襄阳,也为着安定军心。牛金星因为是最得力地谋臣,留在李自成的身边。
在加紧部署军事。加修城墙和堡寨,向南阳境内征粮的同时。李自成派出许多细作,探听皇后的消息和辽东军进入长安以后的动静。
由于接连挫败,大顺军的士气愈来愈低落,几乎是遇敌即溃,有不少向敌人投降,这情形使李自成对前途感到暗淡。从前,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自己没有灰心过,他手下地将士也没有人对他离心,而今天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使他非常思念那些在十几年中跟随他备尝艰苦、不幸死去地忠勇将士。再想到皇后至今下落不明,辽东军即将来争夺荆、襄,他深深悔恨自己失计,对前途感到绝望,颓然向椅子上坐下去,仰望屋梁。心中叹道:“天乎!天乎!茫茫中国,竟没有我大顺朝立足之地!”
李自成到了襄阳以后,以襄王府作为行宫,当日就召集一部分最亲信的文武重臣开御前会议,讨论应付辽东军南下之策。讨论半天,吃过晚饭又讨论。直到深夜,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一条妙计,都看见士气低落,各地老百姓又不与大顺一心,差不多败局已定。加上没有大炮,想固守襄阳也不可能。在没有办法之中,决定立刻差人携带一大批贵重礼物和李自成的一封书信,前往武昌,劝说左良玉与大顺联兵抗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