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风万里尽汉歌_汉风雄烈【完结+后记】(1063)

  简直是要横穿整个帝国了。

  而中国从来都是一个陆权帝国。如今这个时代,以中国之国力,纵然可以海陆并行,可那大海之上比之陆地上,于中国而言犹自无敌手。

  如果是近代史中,南京作为帝都是合适的。可在如今时代,满朝的反对声,叫陆谦都只能无奈的被“说服”。

  而再看中国地图,若是论距离适中,故南挟北,看西望东,那必须是河洛最是合适。且彼处还有山河地利之险,水源也自充分,若是不考虑粮食的问题,河洛最适合不过的。

  然而粮食这一问题就径直将它所有的分值都扣个精光了。无奈何,彼处的漕运较之汴梁漕粮运送之耗费尤甚。那汴梁漕运之害,已经叫赵宋受苦连连。洛阳比之汴梁更向西,可不是耗费更重?

  陆谦本身就没在洛阳定都之念,否则便不会册封林冲为郑国公了。

  如此朝堂上就议论纷纷,己方人都相互争执不下。

  有支持大名的,因为此时黄河下游水道尚且通航,大名府就在黄河河畔,负水运治利,又靠近北地。

  虽然现下看此处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实在太过于靠近北地了。然大齐若能将幽云十六州尽数收回,再恢复辽东,经营塞北,这般大名可就半点也不靠北了。也自有了防护!

  有的支持济南。济南水运更是便利。不管有运河相通,更有济水直通到海。且此地距离济州近在咫尺,有种家乡的味道。

  要知道,当初国号之争的时候,可是有人提出了‘济’字而不是‘齐’字的。

  原因是何?

  首先济字有水,水灭火,赵宋为火德,这是符合五德之说的。虽然后者的影响力实是不高。

  其次陆谦的龙兴之地为济州,就好比赵匡胤兴于宋。这又是一给力力证。

  第三,济者,一意过河;二意救济;三意对事有益;

  陆谦举兵吊民伐罪,乃是有普济天下之意。故而,当日颇有一些人赞同‘济’字为国号。

  只是被陆谦一意否决了。因为‘济’字不好听,大济帝国?这听起了恁地违和。

  “诸卿且听朕一言。”陆谦眼睛看着奉天殿一侧被被悬起的地图。眼光闪了闪。

  第635章 勿要辜负了朕一片厚望

  “此地处大江中游,西连巴蜀,东接吴越,北至中原,南抵湘桂,可谓‘四通八达’。”说话中陆谦站起身,接过教鞭点在了长江的中心位置——江陵之上。也就是老赵家二次迁都所在。

  此地也算是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尽数发达,在后世着有‘七省通衢’之称。比不得大武汉的九省通衢之称,但后者与江陵相比,只一个洪灾,便能把它所有的得分全部扣光。

  但那朝堂上的一干文武重臣看清楚了陆谦所指之地,竟然是前宋行在江陵的时候,那是一个个睁大了两眼。无奈何,在一干重臣的心目中,江陵城虽然不错,但那从来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历史上,除了几个短命的割据势力,那儿也从来都不是一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所建之地。

  那地儿切还不如金陵,没王气!

  “陛下三思。彼处地形平坦,水路又非常便利,无险可守,一旦战事燃起,其祸不可预计。”宗泽第一个站出身来反对。齐军是如何打破荆襄的,在场众人可都心知肚明。

  接着就是林冲、闻焕章等人,那就像早前的金陵一样,就没一个人以为它是适合立都的。

  陆谦哈哈一笑,他既然考虑在江陵立都,那自然是有通盘考虑的。别的不说,就说这般立下都城之后,那饮水问题和粮食问题是都不需要忧虑了。可不能轻易地叫人堵住口。

  “彼处临近长江,自是水源充分。日后都城周遭的农业用水,城池内的百万军民的生活饮水,大小宫苑之用水,城濠、漕渠之用水,是全都无忧。又处在江汉平原腹地。朕本就准备在接下时间里对两湖地区进行移民,这般将都城立去,那效果更大。”

  “鄂北、湘南两省平原广袤,水源充足,本该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至今日之惨淡,实赵宋之过也。”虽说那洞庭湖沿岸已经得到不错的开发,但比之明朝时候的“两湖熟,天下足”,却还是差得远了。

  那鄱阳湖沿岸如今的经济地位是远胜过洞庭湖的。

  今后这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以及鄱阳湖平原尽数都开发出来,休说江陵日后的人口数量会是有百万计,那就是再翻上一番,也兀的不怕。

  当然,日后的江陵水况陆谦也是有所耳闻的。来自后世的他,生活在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杂七杂八的欣喜可是知道很多的。大名鼎鼎的荆江分洪区么。

  ——所谓荆江,就是指古荆州一线的长江。是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自然也报过现下的江陵。

  那时候还刚建国不久,朝鲜战争都尚未结束,国内关于荆江水患的治理方针是:大堤挡水,分洪疏水。即是腾出一块地方让洪水淹没,“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无奈何,两害相权取其轻,好以保护下游的武汉、九江等大城市安全。

  而如此做的原因就是因为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来有“九曲回肠”之称。这一旦夏季爆发洪水时候自然是会排泄不畅的。

  荆江一段河面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区域,地势本就低洼,故而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东晋时代就有百姓开始筑堤防水,围垦云梦大泽,时至明朝,方在江北俺筑起那连绵不绝的荆江大堤。但如今时候却是没有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