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那般做,也是为了天下大计。”
劝人的话谁都会说,陆皇帝的作为也轻易就可被外人理解。但潘金莲不是外人,她是“内人”啊。
“本宫这叹息可不是为了自己,我这是为了皇帝。这皇帝也是苦的。”潘金莲听了再莞尔一笑。她可没有悲伤叹息。气急伤身,那亏得都是自己。她好日子且还没过够呢,适才只不过是她在暗自编排着陆皇帝呢。
看看现下后宫,除了她这个最没来历的,余下哪一个身后不代表着一方势力?哪一方势力又不是在对着皇帝垂涎欲滴?
恐怕陆皇帝就是宠爱谁,叫谁多生孩子,都会跟前朝有着一定的关系吧。
懵愣中潘金莲就忽觉得,陆皇帝这可不是在另一种意义上的“卖身”么?
而一想到‘卖身’这个词,她脑子里直想到了昔日里见过的粉头、花魁,再与陆皇帝一结合,那心中本有的一丝凄苦,是瞬间烟消云散去了。
“看着吧。过不多久,这紫禁城里且还要多上位姓赵的。”陆皇帝老早就惦记上赵皇帝的公主了,早前是被拒绝了,但现在呢?
潘金莲心中就隐隐有这么一种感觉!
“咱们这位皇帝可是个长情的,但也是个多情的。横竖他身子骨好,由着他挥霍去!~~”
第709章 岭南都护府
洪武二年的新春佳节过后,一道旨意传到了广州。主官之位空虚多日的岭南之地,终于等到了正堂官到来。
出乎一些人的预料,陆皇帝并没像早前相传的那样设立粤东桂西巡抚,而是将整个广南划入了岭南都护府治下。
以明国公方腊为都护,庸国公王庆和罗国公钟相为左右副都护,但这只是为了名头好听罢了。广南两路真正的辖制权在都护府长史萧嘉穗之手。
后者能文能武,随从鲁智深坐镇西北经年,运筹帷幄,每每有绝妙手笔施展。但他资历过浅,陆皇帝不可能将他一举提到岭南都护的位置上,如是才有了上头的那三座庙堂里的牌位。但在许多人眼中,这也只是一个过度!岭南都护的帽子早晚是他的。
萧嘉穗从西北转到益都,一路上历经风霜雪雨,好不凄惨。万幸赶到益都后就掉进福窝了,升官发财可不是福气么。陆皇帝叫他去岭南任都护府长史,赐下了不少奖赏。
在冰天雪地里渡过一个热闹愉快的年节后,才又冒着严寒下到了江南。
在仍旧是一大工地,可好歹吴淞口码头修缮一新的沪港坐上了南下海船,一月末方才抵到广州。
这天南地北端的有不同。正月末的北地,春寒料峭,甚至还有风雪复来,寒意未褪。可是在广州,百姓军丁皆以是单衣示人。
偏偏不是北地那种骄阳似火,焦热滚烫的炙热之感。而是阴雨连绵,闷死闷热的非一般感觉。
萧嘉穗倒不觉得难受,他也是荆南人,更去过闽地江南游历,对这种气候纵然不喜,却也并不觉得难受。倒是他从西北带来的牛皋、李彦仙二将,还有李永奇、李魁【李彦仙之弟,与李纲老爹一个名字,这里改一个字】等从将,多生出不适来。
倒不是生病,而是心理上的不爽利。
然很快的,就有人送了一份大礼给他,不止叫萧嘉穗瞬间抖索精神,进入了工作状态。就是牛皋、李彦仙等人,亦一个个振奋起了精神,开始着手建立岭南守备军。
广州纳入齐军治下亦有半年,整个市容市貌较之最初时候的清冷已经大为改变。大街小巷,栉比鳞次的店肆基本上都已经恢复了营业,内中更多出了不少北方和江南风味的店铺。
就比如许家老店,一家刚开了小半年的“老店”。东家掌柜的就来自歙州,据说与方腊军中不少人物光广有交情。
“阿七啊,后厨里的石鸡没了,你与阿福去张五郎那儿拿来两桶,店里有客人会用。”店老板许大挥着蒲扇说着。
那摩尼教军中多是有歙州人,方腊一行人且留在广州,不时的便有人来到他这小店里受用,盖因为他许大做了一手地道的歙州菜。
而既然是歙州地方菜,石鸡便不能少了去。只可惜广州距离歙州太远,那儿的石鸡是万难被运到广州的,故而“黄山双石”里的石鸡便只能用广南本地的石鸡来代替了。至于另一“石”的黄山石耳,生长于百丈高的悬崖峭壁之上,饱经日晒雨淋,需得六七年方才能长成,因此黄山石耳有个别名叫“石壁花”。在这儿却是最地道正宗不过的。
伙计阿七和阿福都是广州本地人,听这叫喊便知道。阿七听了老板吩咐,将手中的抹布一丢,便与那阿福出了店面,说着:“东家炖的石鸡汤就是够味,数一数二的好,只是价钱也够高,要五个铜圆一盅。”
十个铜圆就是一银元,值银七钱五分,制钱七百五十文。那一盅可不便宜。但偏偏供不应求。
“咱们甚个时候能像明国公手下的那些兵爷们有钱就好了。”阿福的日子并不幸福,就像民间叫满仓满囤的都要饿肚子一样。
“俺可不羡艳。那钱财上可都是沾过人血的。俺便是一辈子吃不饱,也干不来那等事。”
“这倒也是。那厮杀一起,又是在江南花花世界,手中怎么会没有钱?那钱上又怎么会不沾血?”
阿福眼睛里闪过一抹惊悸。对于他这等小老百姓言,许家老店里的很多客人都是杀气满身的军爷。百姓也不是傻子,一些粗浅的道理,都是懂得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