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陆皇帝叫工匠一步到位,越过了火绳枪,直接进入燧发枪时代,但面对大雨天气,火枪仍旧要歇菜。他倒是知道火帽枪,知道火帽这个词儿,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指望着他去指导人发明出火帽,那是白日做梦。
可火枪纵然有许多的缺点,但这些缺点却都不能掩盖它闪烁的光辉。
只说它能让一个刚刚拿火枪一天的人,一枪就蹦死一个武艺超群的百人敌,它便是有再多的缺陷,也会被马步军中的一些大将给看重。
更不要说,五军都督府的一些大佬们还知道火枪这玩意儿,除了滑膛枪外,还有线膛枪。
后者的射速比前者要更慢许多,但后者拥有着远超前者的射程和精准度。这就像是一支威力加强版的神臂弓,而造价却比神臂弓要便宜许多许多。
就如许多人第一次看到大炮的威力后的想法一样,火枪是一种刚刚诞生的武器,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但它的威力却已经让弓弩都有不及。
前文里说了,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重甲步骑兵最后的巅峰时刻。那每一个政权都不惜血本的打制自己的重甲兵团。
契丹、西夏和女真的重骑兵,赵宋的重甲步军……
这个时代里,面对敌人的精锐兵力,大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击穿敌人的盔甲?
强弓劲弩面对大规模的重甲军团并不能取得甚好的成绩,双方重甲兵的碰撞让刀枪退居了二线,叫钝器在军队中大行其道。
这般时候,陆齐军方忽的看到了火枪这样造价便宜,打制速度足够快——对比弓弩,且具有良好的破甲能力的武器,那是谁也不会放手的。
就像是正史中的西方。当火枪出现的时候,各方势力都仰仗着火枪手来干掉对付的骑士,所以火枪才一度有了开罐器的称呼。
现在第一批五百支火枪已经被送到了济州新兵训练营,虽然还没有看出效果,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却已经叫喊着制造局加快速度了。
这并非是战争的需要,而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呐喊。但这却已经叫制造局在考虑,是否在扩大招工了。
益都城,这时候的武略院推演室内,集中了武略院过半精华力量的推演组,分成一个个小组,师生皆在埋头苦干。
在沙盘上反复进行着一次次的验证推导。
盖因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正落在师生们的肩上。陆皇帝叫他们推演今后的草原征服之路上,在配有枪炮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用最少的兵力来守卫住一个据点,控制住一片草原。
谈到此事,或许不少人都会想到了棱堡。那的确是人类军事学上的一朵璀璨耀眼之花,可是再小的棱堡耗资也是巨大的,那超级庞大的土方量就是现如今的陆齐所无须去担负的。
要清楚,陆皇帝求的是控制草原深处,要在那里修筑棱堡,神经病才干。
耗费没谱不说,且还十分的没必要!
西方棱堡的诞生背景是君士但丁堡的陷落。奥斯曼土耳其人用大炮证明了旧式的城防在大炮面前毛作用都没。你再坚固的城防,大炮一炮打不动,十炮百炮打不动,可千炮万炮呢?滴水穿石,总能撬开的。
所以,西方诞生了棱堡。一种直接改变了西方军事与政治的防御手段。这个且不去提,只说现下的陆皇帝是不需要去考量大炮的威力的。天底下就齐军一家有大炮,草原上的蒙古人,现如今连弯刀铠甲都配不全,百十年里都无需去考虑他们拥有成规模重炮这一问题。
这般情况下,棱堡陆皇帝没必要用,可传统的方块围城却似又不能很彻底的发挥出枪炮的防御威力。陆皇帝便转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五军都督府的参谋们,以及武略院这个中国第一军事院校。
第738章 罪恶的利益,践踏的道德
在滑膛枪炮时代,如何彻底的发挥枪炮的防御力量,棱堡是一个越不过去的门槛。陆皇帝实质上只需要点破其中的奥妙所在,那就可以叫武略院师生们茅塞顿开。
如今的大齐并不需要棱堡这中工程量巨大的防御工事,但棱堡的防御道理却完全可以借鉴、挪至到如今陆齐的防御工事中来。比如那布置在棱堡上的大炮可以对侧面城墙前的护城壕进行纵向射击,从而达到有效封锁,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方块城池所无法达到的。
棱堡的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中国城防工事中的马面岂是也是如此的作用,但那始终没有突破整体的限制。
陆皇帝始终一声不发,就是因为他觉得叫武略院的师生们自己去捅破那层障碍,会使得他们在军事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给以更大的刺激和激发。
事实上,陆皇帝却是有点杞人忧天了。要知道在前世的17世纪,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中,他们沿着河流建立起的一处处军事据点,实则也是非常简陋的。也就是进入到了18世纪,方才在西伯利亚开始建筑石质结构的城堡。
陆皇帝只是意识到了中原对草原的统治,离不开连成一片数锁链一样的城堡,毕竟中原人不适合大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同时他又不愿意破坏大草原上那薄弱的生态。大肆的移民北上,开田种地的后果,后世北方的沙尘暴和一片片沙化土地已经表明了后果。最终的恶果还是中国自己来承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