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荣从燕京前线调回,以呼延灼伐锦州有功,扶正总管之位。史文恭从右变左,他空出的位置则有耶律马五充任。而耶律马五空出的位置,就有岳飞来接任。就像陆皇帝把栾君实、王贵送到了杨志麾下,他也把岳飞、徐庆、姚政送去了燕京。
杨志在出兵夺取了燕山以南地区后,就让宣赞带领骑兵,继续向西专心征讨河套北部原西夏黑山福威军司一带的党项残部。也就是李察哥带领的北逃党项。进展那也是顺利的很。
尤其是燕云降服,那大多数的契丹遗族虽然本本分分的选择当顺民,可总是有些人愿意靠刀子吃饭。这些人看不上天祚帝,后者的名声就如大艺术家一样,早就坏掉了。
若是说那厮从上京、中京逃来南京,这还情有可原。但是在南京之战刚开启,他就又马不停蹄的逃去西京大同府,之后更是向西逃入了夹山。一个胆怯的帽子就牢牢的戴在了天祚帝的头上,这般来,他还凭甚得到契丹平民的拥护呢?
平民可不是贵族,汉化很深的契丹贵族,还是有一批是天祚帝的死忠的。可平民就算了。这些契丹人就是那纯粹的草原游牧民族心理,抛弃一个胆怯的首领,他们做的轻松自如,不带半点烟火。
那些要靠刀子此番的契丹人,第一选择自然不是正黄旗,那正黄旗待遇是很好,可没人权啊,真的没人权。一样是靠刀子此番,怎么看齐军都比正黄旗强!但齐军也不可能将所有愿意吃卖命饭的契丹人都给收入军中,无奈之下的契丹人就只能去投正黄旗。让宣赞一时间是兵强马壮!也更是打的李察哥焦头烂额左支右绌。
陆齐的大肆扩军,消息已经传出就让大江南北的健儿高呼万岁。
陆齐大军待遇优厚,军人地位崇高,尤其是军功章制度被实施开来。那些挂着一等、二等军功章退伍的老兵们,真是直面当官儿的也不怯啊。
而与大规模招兵一同展开的还有一个火炮普及计划。他计划在各行省都建立起一支精锐守备军,作为省守备司的直属力量。至于怎么算才能是守备军中的精锐力量,那就要看火炮了。
如今陆齐治下的各行省,守备军兵力大体已经有了固定。那最多的如关中、冀北的守备军,兵力皆能高达四五万人。而最少的如中原、淮南、江南等行省,那兵力也只是一两万人。
早期似一州守备军都能高达十个营,乃至更多的事情,是再也不会重现了。如早期的齐鲁,一省守备军直超过了七万去。但现在便是兵马最多的省份,兵力也不可能多过五万。
且关中、冀北这般多的守备军,在边患彻底得到解决之后,也会大幅度消减下来。
这不是单纯的从财政角度出发,而更是一种政治需要。
这般情况下,那各行省守备司直属的精锐军力,就不能太多了。五千人是个限制,少的三千人即可。
至于炮兵营,却是规定各营火炮数量不少于二十门。且是以五斤炮为主,辅以少部分八斤炮。
后者已经被定型。14.5倍径,因为陆齐现下的八斤要比西方的十二磅小,但已经是齐军中最接近十二磅的一款火炮了。若再做九斤炮,那的确很十二磅,可十斤炮还有必要做吗?只能一步跳到十二斤炮去,但后者的整体重量太重了。考虑一下此刻中国的交通便易,那十二斤炮注定就只能是舰载炮。
也所以,八斤炮的倍径在陆皇帝眼中就必须无限靠近14.3,那精铁炮身加上炮车,也就是炮身、炮架加上车轮和拖车,以及附带的弹药箱,总共三千九百斤。
十斤炮的总重量自然更大,都无限接近5000斤,可想而知十二斤炮的体量又是多大了。
在他的计划里,各行省守备司握着的火炮营,火炮数量就要不少于二十门。以五斤炮为主,辅以少部分八斤炮。这样一股力量,就是放到明清时候,也不能小觑吧?
所以,陆皇帝的家底虽然不薄,但他端的会花钱。
第745章 祭起屠刀
七月末的岭南温暖依旧,然柳州与贵州之间的矛盾却是愈发的尖锐了。面对耿南仲的收权,苗傅、刘正彦在略微的犹豫后都选择了俯首听命,这对他们而言未尝不是个聪明的选择。
当齐军打进来的时候,是作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轻松,还是来当一个闲赋在家的高官来的自在?如此选择不言而喻。
但这也叫徐徽言肩膀上的压力陡然一重。因为他失去了全部的队友,单独面对着小朝廷发来的召其入朝的旨意,心头就犹如压了块大石头一般。
不过徐徽言也是有决断的人,既然早就上了陆皇帝的船,人家的指示已经递来了,那就照着做就是。
到了八月里,“好消息”就开始陆续传到陆皇帝耳朵里。
就在舰队护航一事水到渠成,熟知陆皇帝秉性的益都文武,面对民间已经掀起的声浪,和中外近百名海商的联名上疏,一边默不作声,一边在心中感叹: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陆皇帝在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前,总是会寻一个白手套。不过推动的人只是一个小小的归化海商,却也是让一干大佬们吃惊。
而这个时候,南宋小朝廷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徐徽言手下大将呼延通领兵三千出柳州,进抵象州,而后等到一场大暴雨结束,便率军直入浔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