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风万里尽汉歌_汉风雄烈【完结+后记】(734)

  如此可谓是放权于地方官府。

  陆齐虽将举人、秀才压低的可怜,但好歹能步入公门。要知道,齐国可无所谓官吏之分,不会如赵宋一般把文案、押司、保正、里正、户长、乡书手等吏员视为“服役”。这跟普通百姓的服劳役比来是天壤之别。

  北宋的役法有差役和夫役。后者便是百姓服劳役,而前者却是地主对朝廷的职役。包括现任文武职官和州县胥史,这方面倒是把官吏合一了,以及形势户和官户。豪族称形势户,官员家属和他们的后代都称官户。王安石的免役法规定,形势户和官户享有免役特权。差役由主户中的一、二、三等户,即晁盖、宋江这般的大小地主充担。

  但现在,陆齐法制,普天下之民无所谓分层分等,都当服役。不愿意服役者,当出两役之钱。

  陆谦治下,官吏无有分途,如秦汉一般官吏相通。如此法制对于‘宋江’之流乃是天大福音。这天下间不可能到处都是‘宋江宋公明’,可沧海之大总有遗珠。

  闻焕章乃内阁次辅,更兼任吏部天官,因为那举人、秀才之事,与赵明诚上下接对,谁叫现下的礼部尚书水准不够呢。

  虽然是地方官府主持科考,然礼部亦要派出学官,但天见可怜,礼部现如今那里有那般多的学官啊。这就要从他处抽取,如此却又叫别处升起波澜。

  近来,内阁内次议事,那樊瑞都是躲着闻焕章走。赵明诚就更是如此了。

  宗泽停下问了一下情况,赵明诚大概说了。此事他已经在做,但短期内就要抽出这般多学官,谈何容易?而且那科考之题,地方与礼部亦有纠纷。总之是还一团乱麻。

  “赵明诚更胜太平官也,闻相公何以逼之太甚。那礼部官佐,你还能有不知?”在闻焕章对面坐下,宗泽悠悠说道。

  闻焕章抬头看看宗泽,哼道:“他于你诉苦了?做事不快,告状倒快。数十名学官抽调,他都多少日了,不给他点压力就给我拖着。”

  在闻焕章看来,那举人、秀才之科考,实属大好事也。一可得士人,二可安士林。早施行一日就早给陆齐带来一分助力。

  如此进入九月,齐鲁、淮南之地,已经尽数传遍了两个名词:举人、秀才。

  而于士林骚动一般到来的,还有泥沽寨的一封飞书,却是自八月末,泥沽寨对岸契丹地界的难民人口猛增。

  这却也可以理解。南北互贸,大批的粮食、铁器、布匹等物送到北方,为梁山军换来大批的合格战马、皮革与牛羊。辽国拿到了粮食、丝帛后,虽然分播出一部分用以赈灾,但对比整个南京道的难民来,这却是太少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难民中有很大一批人乃辽东流亡之民。后者中虽有一些青壮被编练为怨军,此乃学赵宋故技。后者那庞大的军队可不就是在一次次天灾来临的时候,择其青壮为军,以此安民而得来的么。

  可随着前遭大败,这一策略却被辽国上层人物给否决了。

  因为怨军的战力太弱了,却又要耗费那般多的粮资。你兵甲上可以短缺他们,但被服口粮上总不能还短着他们。几万人可不是小数目,而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则又极其恶劣。甚至那蒺藜山之败的一大因素就是怨军中有人不稳。

  虽然这不能怪罪人怨军,北地那般寒冷的季节,怨军数万人却连御寒衣袍都无法保证,能稳定才有怪。但这话题就又转回了老问题上,怨军耗费资粮。

  契丹贵人更倾向于把仅有的宝贵物质,用来安顿草原,以好在余下的时间里编练出一支契丹人组成的威武铁骑。只有契丹本族强大,才是辽国真正的强大……

  你不能说人家考量的不对,可这却把南京道上无家可归的数十万乃至更多的难民给害苦了。

  但笼统的来看,南北人心之得失,国势之涨落,国真是公平公允。这人世之间充满了无数的不公平不公正,但这天下大势中却又充斥着大公平大公正啊。

  就像那儒学瞧不起工匠,千百年中斥之为奇淫技巧,最后却被工业彻底碾压成渣;赵宋以文驭武,重文抑武,最后却被游牧民族以红果果的武力彻底打爆。

  这就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第442章 收获的季节

  八月末,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无云。

  成熟的大豆与高粱,沉甸甸一片,高矮之间金黄色与青翠彤红交织,仿佛是一层颜色绚丽的毯子铺大地上。

  相距益都有百里之遥的淄州州治,熟透的大豆随着清风翻滚,就宛如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新任知县李旭【即李若虚】束手立在一片田地边,看着这金黄色的一片豆地,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笑。大豆可是好东西。

  虽然那豆油少有人吃,内中有故豆腥气,取之不掉,更多用来照明,可豆饼之价格却是不菲,乃喂养牲畜之上佳之物也。官府敞开来收购,四季不绝。更休说大豆可制豆腐,后者亦是梁山军四季皆需之物。豆腐、豆酱、豆乳、豆皮、豆干、豆芽等等豆制品,不一而足。

  官府的高价收购叫今年夏麦收后种植大豆的百姓,明显超过了高粱,如今秋粮丰收在即,城外百姓已经出动,欢喜的迎来收获。

  李若虚自然不会在这个当口稳坐在衙门中,便是州官在此刻都还要到地方上巡视探看,他一初来乍到的县官如何能这般大剌剌?何况他本身性格本亦属务实,当初在洺州老家,小弟李若水高中进士,他大哥多迎来送往,此家中经济则由李若虚担当。那虽不会亲下田亩耕耘,但对农事却有一定之了解。如是就巡视县境地方,今日正在白水镇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