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望着胡六七——你说的好有道理,朕既然无言以对……
胡六七的话匣子一打开,可就有些关不住的意思了:“再说了,皇帝陛下想要统计百姓口数,然后再移民实边,这事儿谁心里不知道?占了那么大的地盘肯定得有人去耕种才行!但是给了蛮子们户籍算怎么回事儿?好不容易从蛮子手里抢回来的,难道还要让这些蛮子们再这么容易住回去?”
崇祯皇帝试探着问道:“老丈指的蛮子,是土默特部那些?还是察哈尔部那些?或者是那些西洋夷人?”
胡六七一挥手道:“全算上!蛮子就是蛮子,比不得我大明百姓更忠心!”
崇祯皇帝闻言,这才释然。
原来不是胡六七有什么真知灼见,而是纯属于喝多了胡吹牛逼而已。
如果说单纯是指那些西洋夷人,崇祯皇帝认为胡六七说的对,但是把土默特部和察哈尔部都算进去,就太扯蛋了一些。
土默特部,蒙古万骑最早的雏形,现在已经扩编到了十万骑左右的规模。
这十万骑兵除了崇祯皇帝的旨意和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之外,根本就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包括他们原来的大汗,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等,根本就指挥不动这十万骑。
察哈尔部就更不用说了,夏额哲不光自我洗脑,还顺便把整个察哈尔部都给彻底的洗了——只要崇祯皇帝一声令下,让整个察哈尔部去死都没有问题。
更何况,除了这两部之外,还有锡伯部呢——那可是婉妃完颜玉卓的娘家,而且也是最早彻底全面倒向大明的部族。
这些部族的人,不给他们个大明的户籍,说的过去?
但是胡六七说的也对啊,就像是现在在朵甘思的正蓝旗和镶蓝旗,到底该怎么处理?
现在给了大明的户籍,以后长的都差不多,没有个民族的区分,到时候怎么分辨出来洒杀?
难道承认他们也是大明的一份子?
可是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些货在讨论如何干死多尔衮这件事儿上,比大明的文武官员们还要积极!
头疼,想不通。
但是崇祯皇帝对于想不通的事儿向来是先放到一边不管的,当下便对胡六七举杯道:“老丈说的在理,请。”
胡六七笑眯眯的饮了一杯后,又笑着道:“除了这一点之外,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想要移民实边这事儿,不好说。”
崇祯皇帝一愣,问道:“怎么说?”
胡六七笑道:“陛下想要让百姓移到辽东那边还有南洋那边,可是百姓们不愿意去啊。这次大造黄册,确实能统计出来我大明的百姓有多少,然后迁移百姓过去,可是百姓们还是不愿意。”
崇祯皇帝顿时收起了刚才认为胡六七纯属吹牛逼的看法。
周树人说的对,高人在民间啊!
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真就是像胡六七说的那样儿,大量的百姓根本就不想着迁移到奴尔干都司和爪哇等地——连朵甘思和乌思藏还有辽东都不愿意去呢,更远的地方,谁去!
胡六七见成国公家的小国爷露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心中更是感觉爽的很,当下便接着道:“强制迁吧,迁的多了就影响陛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迁的少了吧,那些地方又会出问题,总之都很麻烦。大造黄册之后,那些百姓家中的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们可以去啊,本来就没有他们的地,这下子不就有人了么?至于说这些愿意不愿意的,其实肯定是不愿意,但是也总比一辈子啥都落不下好吧?小公爷可能不知道,有的那些个小二啊,一辈子都娶不上媳妇!”
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望着胡六七——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
怎么朕感觉每一句话都听懂了,可是连在一起却什么都没弄明白呢?
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的崇祯皇帝干脆拱手问道:“那依着老丈的意思,这大造黄册是好还是坏?”
胡六七眨巴着嘴道:“有好,也有坏,就看官府怎么办了。办好了就是好事儿,办不好就容易闹出乱子。不过,不管怎么说,反正那些被陛下打下来的地方总算是能有百姓过去了,这就算是好事儿!”
继续听着胡老汉吹牛逼,崇祯皇帝的注意力却已经放在了鹿肉的上面——这玩意听说大补?
民间的东西吃起来,跟宫中的御厨弄出来的东西相比,就是好吃!就是香!
第二天天色一亮,崇祯皇帝就早早的起来,笑着辞了胡六七,带着一行几十骑跑路了。
一路疾驰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缓缓的停住了马匹,端坐在马上问道:“怎么样儿?昨儿个都打探出什么来了?”
朱刚向着崇祯皇帝拱手道:“启奏陛下,卑职昨夜守在陛下的房外,并没有打探到什么消息。”
熊森则是拱了拱手道:“陛下,臣昨夜借宿的百姓家中,共有子四人,但是原本只在官府登记造册了两人。此次大造黄册,这家百姓连忙将剩下两字也给登记造册了,说是等着陛下什么时候再征发百姓往辽东等地的时候就把家里的孩子打发两个过去。”
关步则是有些纠结的道:“启奏陛下,卑职昨夜借宿的百姓家中,有子三人,有女两人,都已经登记在册。对于此次大造黄册,这户百姓家中也是持着赞成的态度,打算把老二和老三打发出去。只是,只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