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第二次是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以清君侧为名搞出来的安史之乱。
第三次是伪元至正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
第四次就是大明的成祖永乐皇帝,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搞出来的靖难之役!
这些个混账如今也想清君侧?那么问题来了,孰为君侧之恶人?
不用问,肯定就是自己,还有旁边的许显纯和曹化淳了。
强压住怒气坐了下来之后,徐弘基才冷笑着道:“怎么,你刘指挥使不参与这等大事?”
刘广平哀声道:“卑下贪婪无度,自寻取死之路,何曾想过干这种诛九族的事情?今天卑下走投无路,不敢求公爷网开一面,只求公爷能饶过卑下家中妻儿老小,卑下来生愿结草衔环以报!”
说完之后,刘广平伸手就拽出了腰间挂着的仪刀,向着脖子抹去。
当的一声,刘广平手中的仪刀却落在了地上,一同落地的还有一枚小小的弩箭。
许显纯冷笑道:“在本督面前寻死,好胆识!”
刘广平伏地道:“求大人开恩!”
许显纯摇头道:“你收受地方好处该如何定罪,是南京军府的问题,这些破事儿跟本督没有关系,跟旁边的曹督主也没有关系。但是你想在我们两人面前寻死,不成。”
刘广平感觉自己瞬间就从地狱升到了天堂——最为担心的厂卫根本就没有寻自己晦气的意思!
贪些银子不算大事儿,左右不过是受些责罚也就是了,最多是个离开军伍的命。
只要不把这造反诛九族的事儿硬往自己身上牵扯,剩下的事儿就都不是事儿!
徐弘基冷着脸,哼了一声后怒道:“把这个混账东西带下去好生看管,等着本公爷处置!”
等到瘫软在地的刘广平被带下去后,徐弘基才向着许显纯和曹化淳拱手道:“本公御下不严,让二位看笑话了。”
曹化淳笑眯眯的道:“公爷说笑了。只要这些人老老实实的,皇爷本身也没打算太过于追究崇祯三年以前的事儿。”
徐弘基叹道:“是啊,真要是追究下去,这南京城中还能剩下几个人?”
许显纯却道:“这个刘广平,是个聪明人啊。就是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别的聪明人了?”
徐弘基摇头道:“难啊。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是因为蠢货们太多,所以聪明人才显得少了,否则岂不是遍地天才?”
等了半晌,天色都已经渐渐的暗了下来,也再没有一个如何刘广平一般过来出首的人。
聪明人果然还是太少!
心中暗叹了几声之后,徐弘基才扭头对徐文爵道:“去吧,把剩下的那几个都好生的看管起来。”
徐文爵向着徐弘基拱手领命之后,才大步流星的出了大堂。
许显纯笑道:“话说,许某原本还打算主动去见见那些人呢,现在看来是省了。”
第611章 等一出大戏!
徐成辉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把好好的文字辈改为成字,甚至于隐名换姓的进了卫所。
在徐家人看来,什么世代相传的承所制度,简直就是跟笑话一样——想进卫所混个千户什么的,还不是轻松简单加愉快?
家主没有派人过来传话,哪怕是自己就带着兵维持法场秩序,哪怕是亲眼看着各支的族人被砍下了头颅,徐成辉依然选择了冷眼旁观,没有露出一丁点儿的异样。
直到今天,徐成辉才接到了家主派心腹传来的口信。
徐成辉知道家主为什么连一张纸条都没有用,而是命人传来口信——这事儿的危险程度太高了,高到九族都危险。
清君侧这个词,但凡是大明的百姓就不会感到陌生,更何况自己这些军伍中人了。
但是徐成辉的心中连半点儿的挣扎都没有,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崇祯皇帝和家族之间,或者说在国家和家族之间,徐成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家。
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
打发走了家主派来的心腹,到了刚刚入夜时分,徐成辉就命人召集起了整个千户所的士卒。
一根根火把还有火盆,将整个校场照的通明,仿若白昼。
一身戎装的徐成辉直接骑着马就登上了点将台,扫视了台下的士卒们一眼后,挥了挥手吩咐道:“抬上来!”
一个个关得严严实实的箱子被亲兵们分多次抬到了点将台前,又依次被打开。
咕咚一声,点将台前的士卒们喉结来回滚动之间,就吞下了一口口水。
白花花的银子耀人眼,更动人心!
徐成辉很满意士卒们的反应,咳了咳嗓子道:“尔等都看见了?这是什么?银子!白花花的银子!每人一百两!”
下面的士卒们都很好奇,往常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徐千户为什么会这么大方的给每个人准备一百两银子。
一个千户所,除去百户、总旗还有相应的文职之外,兵力还有一千人,每个人一百两可就是十万两银子。
早就恨不得喝兵血的铁公鸡会舍得拿出来十万两银子?
良心发现这种屁话,千户所的士卒们早就不抱指望了——徐千户有良心,简直就是大明年度最佳笑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