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嘿了一声道:“墨爱卿乃是皇家学院的院正,开设一个化学院自然没有问题,朕允了,墨爱卿放心大胆的去办便是。另外,关于这水泥用作于桥墩之事?”
墨铧斟酌着道:“没有经过实验,臣也不敢向陛下保证一定能成,待得做上几组实验之后,便可知道结果了。”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朕有这个耐心,墨爱卿慢慢实验便是。”
送走了懂得格物的崇祯皇帝和废物一般的洪承畴之后,墨铧干脆召集了一众马仔,开始琢磨起了温度计。
制造温度计很简单,透明并且细长的玻璃管不是什么难事儿,灌完液体之后再密封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皇家学院来说,简单的很。
墨铧感兴趣的是里面灌不同的液体会有什么样儿的不同结果。
汞,掺了盐的清水,酒精,几十只温度计很快便被制造了出来,然后拿了一盆刚刚放凉的温水,等着水结冰之后好定下来零度的位置。
拿着几支不同的温度计反复测试了好几次之后,墨铧便选择了扔掉以掺了盐的清水为液体的温度计。
那破玩意不准确不说,还有好几个干脆被冻裂了,根本指望不上,倒是使用汞和酒精的温度计,表现让墨铧的眼前一亮。
一连试了两三天,最终设定下来的温度计,还是使用汞,这玩意的表现比酒精还要强上几分,没道理使用更差的酒精。
在完成零度到一百度的等分之后,墨铧又带着手下的马仔们开始了反向刻度,也就是将等距离的温度表示线刻在零度以下的位置上面。
在测试了几天之后,墨铧就有些忍不住了,最终跑到了皇宫求见崇祯皇帝——东西应该是成了,可是这一天比一天冷,温度一天比一天低,有点儿吓人啊!
崇祯皇帝拿过墨铧提供的实验数据看了几遍之后才表示很正常。
小冰河时期,别说是一天降两度,就是他娘的降个十度八度的又能怎么样?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温度计的出现让钦天监上下开心了一番。
原本玩冰瓶,一旦到了零下的温度时,这玩意就不太准确了,有了皇家学院提供的温度计,就可以直观的记录下来温度的不同变化了。
至于准确不准确,那跟钦天监没关系,这玩意是皇家学院提供的,有不同意见的请联系皇家学院,他们负责最终解释权。
实际上,温度计的出现,带来的改变绝对不是能准确记录温度这一点。
医学院那边也拿到了温度计,大概跟后世的温度计长的差不多,也成功的得到了人体的正常温度还有发烧时的温度对比。
正在琢磨着杂交种子和温室种植的陈足奇那边在得到了这玩意之后,也是欣喜若狂——有了温度计,以后就可以通过反复的实验,记录下种子最好的发芽时间了!
至于其他的地方,温度计的应用还不是太广泛,只是处于简单的研究和测试——经过测试,温度计只能在五百度以下的时候才能正常发挥作用,一旦超过五百度,就不够稳定,甚至会融化变形直至报废。
这个发现让整个皇家学院都有些难以置信——温度居然要以百为单位?
没说的,继续实验,继续折腾,反正皇帝的内帑有的是银子,对于皇家学院也从来不小气,该花的不该花的银子,尽管花便是了,不用替皇帝省银子!
第703章 大明的羊,吃不了人
崇祯皇帝知道科研这种事儿是要烧钱的,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烧钱,几乎每年都得往皇家学院里面砸进入上千万两的白银,甚至于更多。
就像后世的苦逼们说的,我知道生活艰难,可是没想到会难成这个样子……
不过还好,砸进去的钱除了很大一部分都看不到啥回报以外,总是有那么一部分是可以见到回报的。
比如温度计和压力计。
这些小玩意虽然不起眼,但是这些小玩意带来的衍生价值却是无可估量的,尤其是随着皇家学院折腾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其重要性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再然后,崇祯皇帝望着温度计上面的零下三十度开始头疼。
皇家学院搞出来的温度计跟后世的差不多,人体温度也是37度,零下的温度应该跟后世的温度是一样的吧?
如果没有温度计这玩意,崇祯皇帝倒也不会觉得京城的冬天有多冷,但是当崇祯皇帝看到了零下二十七度这个读数的时候,顿时就感觉到了蛋疼。
穿越之前,京城最冷的时候也不过是零下十六七度,现在居然是零下二十七度?咋不再来三度凑个整呢?还让不让人活了!
更让崇祯皇帝蛋疼万分的是,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四年的这个冬天,又他娘的没下雪!
不下雪意味着什么?
如果到了开春之前还没有下雪,崇祯十四年要么干旱要么水涝,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古人说草长莺飞二月天,烟花三月下扬州,可是崇祯十四年的二月,还他娘的时不时下一场鹅毛大雪,还草长?还莺飞?
冻不死丫的!
崇祯皇帝特别头疼的就是这种局面。
如果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自己肯定会带着大军出去宣扬圣人教化,而不是留在如同牢笼一般的皇宫里面,每天闲的没事干只能创造下一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