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这条耗费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的苏伊士运河还算是给力,虽然担惊受怕,最终还是安全的通行了过去。
笑着向岸边站立着的新乐侯刘文炳挥手告辞之后,李承彦的脸色又有些阴沉了下来。
过了苏伊士运河,就没办法再借助大明的任何力量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小心应对才行,尤其是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自己更是一无所知。
或许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毕竟锦衣卫提供的消息里面还是提到了一些,但是想要凭借着一鳞半爪的消息来推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喜好与为人,未免还是太强人所难了些。
拜英格兰和西班牙还有荷兰的大力宣传,大明好战的名声可能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
现在整个欧洲所有的国家都知道,远东有个国家叫明,动辄喜欢挑起战争,将人头砍下之后堆成小山,如果没有什么必要,就不要去招惹大明那个国家。
而欧洲所谓的海盗,其实大部分都是国家海军在兼职,或者是已经被收编,没有正规编制的很少。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承彦一行居然出奇的顺利,顺利到李承彦本身都不敢相信,直到踏上了卢布尔雅那的土地。
将船上的大部分物资都卸了下来,再装到马车上之后,李承彦才带着一行使团向着奥地利而去。
没错,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其实就是斐迪南三世,同时也是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同时还是奥地利大公,称斐迪南四世。
面对着如此复杂的关系和众多的头衔,自认为对于西方有一定了解的李承彦也不得不说一声佩服!
这要是换在大明,估计也只有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的武宗皇帝可以相比,其他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头衔——大明皇帝。
更令李承彦感觉到难以置信的,则是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斐迪南三世,他的第二任妻子居然就是他的堂妹,玛丽亚·利奥波丁女大公。
而依据江湖传言来看,这位女大公的身体似乎也不是很好,感觉已经命不久矣——斐迪南三世想要停止战争其实和这一点不无关系,不仅仅是因为民力凋敝的原因。
实际上想想也正常,民力凋敝不凋敝的,跟这些大公或者领主,乃至于皇帝的关系并不大,他们并不会因为民力凋敝而少收一个子儿的人头税。
在这一点上,中原的皇帝旦凡是有点儿脑子的,都会选择名种免赋免税以换取民心,但是西方的这些大佬们不需要。
有教堂和神父在,税收总是能保证的,因为不交税,身上的罪孽就无法洗清,不洗清罪孽就无法上天堂——尤其是教庭要收的什一税,更是重中之重。
在李承彦看来,这不是什么什一税,这玩意更像是智商税。
因为《圣经》中有提到过农牧产品的十分之一属于上帝,所以欧洲的平民就必须缴纳什一税。
具体的所征实物按产品性质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十分之一,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
如果仅此而已,李承彦倒也不会将之称呼为智商税,顶多就是叹上一句苟政猛于虎,然后剩下的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重点在于,这些欧洲的平民们起义了,造反了,然后居然选择了和谈?是不是出生的时候把脑子忘在妈妈的肚子里了?
第742章 鼓动唇舌叩山河
论到造反这方面,李承彦完全可以笑眯眯的对欧洲所有人说一句,本官不是针对在座的哪一位,而是说,你们所有人全都是辣鸡!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就有造反的传统,几乎从仅存文字记载的商朝开始到眼下的大明,都有人愿意冒着杀头诛九族的风险去造反。
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有的是不满足了,有的是觉得自己也可以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反正历朝历代造反的都很多,除了某几个成功的案例以外,大部分的造反者下场都比较凄惨,或是准备不足,或是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败。
甚至于还有为了在皇宫金殿上吃大席就起兵造反而且差点儿就能成功的张韶这种逗逼。
但是无一例外,几乎没有哪个造反者会选择合谈这么搞笑的方式,除了从一开始就打算招安的除外,剩下的无一不是死战到底。
而让李承彦倍感震惊的,则是在嘉靖三年时,发生在德意志的一场造反——德国农民战争。
这场仅仅进行了一年的造反活动在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农民军居然决定与施瓦本联盟谈判,并且派遣了五十名代表赶赴同情农民的自由城市梅明根。
起义农民的代表试图说明农民的要求,并使用《圣经》来作为他们的要求的理由,经过多次谈判后于次年年三月二十日发表了《十二条款》和《帝国改革纲领》。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三大起义的农民军团决定互相帮助,将成立上施瓦本同盟的消息传播到奥格斯堡,希望与施瓦本联盟平起平坐地进行谈判。
但是组成施瓦本联盟的贵族不想谈判。在奥格斯堡巨商家族富格尔的资助下一支由九千雇佣军步兵和一千五百装甲骑兵组成的军队被派出去镇压主要以镰刀和连枷为武器的农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