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吴老抠早就乐得不见眉眼——这两家工业集团好啊,现在大量的军火被卖了出去,换回来大把的银币融铸后再流入国库,当真是美滋滋,自己也不用像前一任的郭部堂那样抠抠索索的过日子了。
有了大把银子撑腰的吴甘来底气自然十足。
五军都督府的军费?
批了,一万万贯够不够用?不够的话还可以再加一万万贯!
想要多建立几所大学?
没问题,建!标准就参照着洛阳大学、长安大学、南京大学这三所大学的标准来修建,占地不要怕多,人工不要怕贵,材料不要怕好,花钱才能办好事儿!
建几所?
山东、浙江、辽东、四川、云南、广东、交趾、缅甸、朵甘思、新明岛,先来上十所,过几年再接着建更多的大学!
社学往县学里面送学生,县学往府学送学生,然后再到大学,大学出来之后就可以滚去南北方工业集团当苦力,然后给国库弄来更多的银子。
府学?县学?哪个不开眼的要是敢把府学和县学当儿戏,不说本部堂和铁道部的洪部堂会怎么样,光是工部和兵部就能扒了他们的皮!
大明的内阁和各部尚书,包括五军都督府都认识到了皇家学院的重要性,但是却又没办法将皇家学院揽在手里,对于人才的需求逼得这些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从大学开始着手。
鬼知道中原百姓是从什么时候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的,别管自己识字不识字,反正都得玩了命的供孩子读书识字,好像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天性。
大明的百姓也同样如此。
因为朝廷不断的拿钱进来补贴,保证了每家百姓的孩子都可以就读完社学和县学,府学和大学则是凭本事考取,所以大明百姓就认准了一个理。
孩子能从县学毕业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能从府学毕业的那才叫本事,倘若能够从大学毕业,那可就真的是祖上保佑,皇帝恩典了。
继武功兴盛之后,崇祯皇帝再一次拉着大明这驾马车开始在教育的道路上狂奔不已,带来的好处也是足够明显的。
虽然电这门技术还在琢磨,哪怕是有崇祯皇帝的指点也没能成功的折腾出来,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对于大明的影响却是全方位的。
首先就是战舰。
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这是最基本的三大舰队,除此之外还有筹备中的西海舰队和各个地区性质的舰队,比如新明岛舰队和莫卧儿舰队,蓬莱舰队等等。
除了早就已经建设完成的三大舰队之外,剩下的这些舰队和各地方水师则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有兵,没船。
各个舰队的人手早就招募齐了,对比起诸部和南北工业集团,包括民间那些工坊都算进去,舰队需要的人手跟他们需要的人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再优秀的府学生员到了舰队之后都得老老实实的从头学起,海边渔民的孩子再识上几个字的是最占优势的,比那些生员都占优势。
令人无奈的是,现在军伍是越发的吃香了,不仅仅是平民百姓们在争抢进入军伍的名额,就连那些府学和县学的生员们也在争抢——能从军,还考什么进士?吃饱了撑的?
所以对于各支舰队来说,人手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问题,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战舰的问题。
大明想要装备起这几支舰队来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随便从新明岛或者是蓬莱大陆或者交趾、缅甸那里都能划拉到足够多的船料。
然而不管是军府还是工部,似乎根本就没有再划拉木料造船的打算了,就连三大舰队里面一些老旧报废的舰只也是直接处理后甩卖给民间。
军府是嫌弃木船不如铁甲舰更结实,工部是嫌弃木船不如铁甲舰省事儿——双方一拍即合之下,决定以后的战舰都用搭载了蒸汽机的铁甲舰,原本的所有战舰全部停止建造。
陆军方面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依旧还是火炮洗地,火枪排队枪毙的套路,不同的是随着军府对于火器战法的摸索而衍生出了更多的战法而已。
已经有一些货色开始琢磨着将蒸汽机再小型化一些,安装到马车上再包裹上铁板,留下射击孔给士卒,这样儿多安全?
除去对于军方的影响之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民间的影响也是极大。
之前还有人想在暗中搅动风云,想要往陈足奇和杂交粮种上面泼脏水,早就被后世那些睿智的智障给恶心坏了的崇祯皇帝自然不会手软,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后来干脆玩了一出崇祯版的严打。
扫黑除恶,所有的社会活力团体全部镇压掉,所有那些唧唧歪歪的人也全部镇压,然后把这些混账东西们扔到铁道部的工地上面去劳动赎罪。
报纸自然是对于崇祯皇帝的指令大夸特夸,民间受到报纸和锦衣卫暗中散播消息的影响,自然会认为崇祯皇帝是因为爱民如子才不得不狠心处理一批渣滓。
自从那些吃饱了撑的,想要开历史倒车的混账东西被崇祯皇帝给强力镇压了之后,大量的人开始将眼光转移到别的地方,尤其是那些手里面握有大量土地的人。
比如最早就已经介入了钢铁产业里面的家伙,因为介入的时间早,技术和人脉都已经相对成熟,早些年砸下去的本钱早就回了本,现在已经开始大赚特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