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崇祯皇帝亲征的打算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一致反对,包括涉及到自己封地问题的英国公张之极。
对于统领五军都督府的张之极来说,大明的一级战备卫所还有三支舰队的这些杀才们是个什么鸟样儿,简直是再清楚不过了。
就英格兰那屁大点儿的地方和实力,基本上拉上任意一支舰队再搭配上几个卫所就足以横扫英格兰了。
问题在于,能够横扫英格兰是没问题,但是带上崇祯皇帝就很有问题了!
哪怕是崇祯皇帝现在一拍脑袋,说自己打算去怼死莫卧儿的那些蛮子们,张之极和卢象升等人的反对态度都不会这么激烈——因为海上打仗跟陆地打仗基本上是两回事儿,换谁来都必须得承认。
比如后勤补给,哪怕是没有铁路线,单凭人力运输物资,张之极和卢象升都敢拍着胸膛说没问题,毕竟现在的大明有的是钱,有钱自然就敢任性,大不了想办法坑皇帝的内帑也就是了。
而海上作战,补给就必须得通过陆地到港口,然后港口到船的模式来运输。
先不提成本的问题,毕竟海上运输的话,成本消耗方面其实是占优势的,尤其是通过铁路到港口再到福船的海上运输链条,成本比之人力运输不知道要低上多少倍。
真正的问题在于海上未知的风险,不仅仅是针对物资的风险,更是针对人的风险。
就算是将物资通过铁路运到缅甸,走金奈港再装船运送到英格兰,这中间还得经过一段海洋,再经过苏伊士运河,然后还要走海上,谁能保证这中间一点儿的问题都不出?
而且物资的问题始终还是小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人——郑芝龙统领的南海舰队翻过船,毛文龙统领的北海舰队也翻过船,目前为止就只有南居益统领的东海舰队没有翻船记录了。
但是东海舰队的前身,南居益统领的福建水师也有大量的船翻记录……
如果仅仅是舰队的船翻了,死了一大批士卒,五军都督府有钱任性,拿出钱的抚恤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涉及到崇祯皇帝的时候,谁又敢说没问题?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所谓的人人平等基本上就是说说而已,也只有那些处于不平等等位的人才会去相信真的平等。
这次远征英格兰跟上次远征莫卧儿时的回程不一样,上次是沿着海岸航行,就算是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立即靠岸,最起码也能够保证崇祯皇帝的安全。
但是这一次要走的海路比上次可是危险了无数倍,没有任何人敢拿着崇祯皇帝的安全去开玩笑。
崇祯皇帝也很无奈。
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远洋航行过,自己所谓的远洋航行就只能是沿着海边走一趟远路,这滋味怎么想都怎么有些不对劲。
然而面对着张之极和卢象升一起反对,甚至于两人一副您老人家要是再坚持就去找皇后的态度,崇祯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算了,自己不能去就不去吧,英格兰这次捡了个大便宜!
兴致缺缺的崇祯皇帝在沉默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对了,这一次远征英格兰的那些蛮子,把皇家学院新搞出来的战舰带上,去测试一下威力如何。”
张之极点了点头道:“想必是极好的。那战舰的体积虽然比之宝船要小上一些,但是吃水更深一些,在海上航行时也比宝船更抗风浪一些,算是难得的宝贝了。而且那些新式的战舰可以节省大量的水手和船员,只需要用煤就可以了,这样儿一样就能装载更多的士卒上去,也算是个亮点。尤为难得的是,这些新式战舰上面全都是铁甲钢板,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海战上被击沉的问题了。”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除了这些优点呢?朕不相信这种战舰刚出来时就全是优点而没有一丝的缺点。”
张之极道:“缺点当然也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航速问题。用蒸汽机做动力的战舰没有宝船的速度快,反而更慢了一些。其次就是装载武器弹药的问题。现在的铁甲舰上面,占地最大的就是蒸汽机,装载的弹药数量比之宝船实在是少了太多太多,也算是个大大的缺点。这两个缺点综合起来,如果对阵蛮子们主流的三桅帆船,其实在有些时候是吃亏的,很有可能会成为靶子一样的存在。”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那爱卿是怎么看的?我大明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发展这种铁甲舰?”
张之极心中自然明白崇祯皇帝是什么意思,这些话基本上已经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了。
沉吟了半晌之后,张之极才开口道:“发展铁甲舰自然是极有意义的。
首先是蒸汽机的问题,现在蒸汽机的体型大,不代表以后的体型还是这么大,早晚有一天可以将蒸汽机的体型缩减下来,或者换成其他更好的动力。
至于航速的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还是出在了蒸汽机上面,等以后蒸汽机再继续发展下去,速度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补给原因的话其实也好解决,专门造一些新的铁甲舰出来用于物资和弹药的运输也就是了,若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放弃了铁甲舰的发展,那才是真正的短视。
毕竟,铁甲舰几乎可以无视蛮子战舰的攻击,是这宝船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碍于材料问题,宝船在面对蛮子们战舰攻击的时候,依然会有沉没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但是却是事实存在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