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嗯了一声,接着问道:“便先以十万流民为数,若是要管理这十万流民,其所需官员几何?兵丁几何?教导这些流民之子和当地土人之子说汉活写汉字,又需要多少教授?从大明前往封地,又需要多少粮草?”
一番话将朱聿键给问住了。
朱聿键觉得自己有钱,这是事实,唐王一系这么多年的积累,说没钱才是笑话。
可是有钱不代表能搞定一切,首先这个官员就是最大的问题,有多少当官的愿意放弃大明的花花世界,跟着跑去海外建国?纵然是有从龙之功的诱惑,可是求变不如求稳,再加上故土难离,就更是难上加难了。难道真个从流民里边儿和那些不得志的书生里边儿挑选官员?别的不说,这些读书人是什么德性,朱聿键纵然不是十分清楚,也能猜到个八九分。
见朱聿键面色更加的为难,崇祯皇帝才笑道:“毕竟万事开头难。王叔祖乃是第一个请求移封的藩王,前面并无先例可循,因此才麻烦了些。但是朕也不是那不近人情的。这样儿吧,朕现在便传诏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与王叔祖一同商议,如何?”
朱聿键闻言大喜,看起来自己做出来的决定果然是对的。
不管是前边儿自己散了部分家财想要带兵勤王,还是第一个带头赞同皇帝的置换封地的政策,都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现在看自己可能吃点儿亏,但是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好事儿,绝对的。依着当今皇帝的性子,以后还能少得了自己这么忠心的藩王的好处?
心下大定的朱聿键赶忙躬身道:“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见朱聿键这般的知情识趣,崇祯皇帝也表态道:“王叔祖放心,朕不会亏了自家人的。”
说完,也不等朱聿键再谢恩,崇祯皇帝直接吩咐王承恩道:“传,内阁首辅温体仁,次辅施凤来,户部尚书郭允厚,吏部尚书房壮丽,兵部尚书崔呈秀,还有锦衣卫提督许显纯,东厂提督曹化淳,入宫来见朕。”
王承恩记下后,赶忙躬身应是。
等到几人入宫之后,一见唐王世孙朱聿键也在皇帝这里,再加上传召的自己这些人,心中便明白了几分,估计是和皇帝之前便说过的给藩王置换封地一事有关。
果然,等几人先后给崇祯皇帝和唐王世孙朱聿键见礼过后,就听崇祯皇帝开口道:“朕前番便说过许大明藩王海外建国之事,如今召各位爱卿前来,便是要商议此事。”
温体仁身为首辅,当选躬身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道:“朕欲许唐王招募流民去往海外建国,然则陕西一地及其他地方的受灾百姓有多少?有多少人愿意跟着去?到时候又需要多少兵丁?多少官员?再刚,无论哪位藩王的封地,不论是跟着过去的大明百姓,还是当地的土人,皆需要说汉话,写汉字,到时候又需要多少教授孩童的先生?诸事烦杂,朕欲与众位爱卿一起商议一番。”
温体仁闻言,便躬身道:“启奏陛下,如今招募流民,并非易事。”
崇祯心下却是暗骂一句卧槽尼玛,不是说大明朝晚期的时候有的是流民么?怎么还不好招募了?跟着唐王世孙朱聿键,怎么着也能吃饱饭吧?
见崇祯皇帝望着自己却不开口说话,温体仁便接着道:“此中缘由,还是在于陛下。”
第218章 朕便背了这万世骂名罢
陕西那边儿的流民还不好招募了?这尼玛怎么还和朕扯上关系了?
相当蛋疼的崇祯皇帝望向温体仁的目光中都带上了不善:“温爱卿,陕西那边儿的流民不是挺多的?不好招募?怎么还和朕扯上关系了?”
温体仁一直在偷偷注意着崇祯皇帝的脸色,眼见崇祯皇帝眼色不善,温体仁心中当时就是咯噔一下,赶忙躬身道:“陛下可还记得年前,曾命户部大量向南洋各番国购入粮食?”
崇祯嗯了一声:“当然记得,而且朕还知道,其中不少人上下其手,视朕不许陕西饿死一个灾民的严令如无物,该饿死的还是有人饿死,最后还逼得朕在陕西大开杀戒,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骂朕是暴君了。”
温体仁背后一凉,躬身道:“启奏陛下,陛下在陕西所杀的都是害民之辈,民间都在传陛下乃是明君,又怎么会有人诽谤陛下?”
悄悄抬起头观察了一下,见崇祯皇帝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儿,温体仁才接着道:“因为陛下大量的向陕西运送粮食,又命工部规划陕西的河道桥梁,对受灾的百姓实施以工代赈,所以目前陕西的百姓其实都在观望,若陛下之言成真,只怕到时候真个招收不到多少百姓。”
……
很好,很强大,果然是朕自己作出来的毛病。
崇祯皇帝一时间也感觉很头疼。都说中原的老百姓最是恋家,也最能吃苦受罪,便是有一口吃的,只要能活下去,便不会有人选择背井离乡,更别说跟着唐王世孙朱聿键远赴海外开国了。
朱聿键却是毫不担心这个问题,躬身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
崇祯闻言,便好奇地望向了朱聿键:“王叔祖有何妙计?”
朱聿键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想请陛下特旨,许臣给愿意远赴海外的流民发放安家银子。自古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臣以为,只要多给些安家银子,必然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只是为了防止有人拿了安家银子却又不愿意随臣去海外,到时候少不得需要锦衣卫帮衬一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