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亩产低,人口多,财富分配不均,上升通道被堵死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加在一起,最终才便宜了关外的建奴。
一旦大明开始大量的向新明岛上面移民,本土的百姓就不够避免的会减少。
人少了,空出来的土地可就显得多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小冰河不变成大冰河,什么问题也都不再是问题了。
而在人口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明时期,谁手下的人口多,谁就有着最大的基本盘。
尤其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
别说搞什么计划生育了,现在就是有人跑到崇祯皇帝面前告诉他生的太多养不起,崇祯皇帝都会当成笑话听——百姓养不起?
没关系,国库帮你养!
人多力量大,多生优生,生的多了有赏,生的少了受罚!
而且崇祯皇帝不打算再跟建奴玩下去了。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是移民,一个是稳定国内。
至于建奴,老子都要掀桌子了,你们还是趁早去死算了!
打定主意要掀桌子的崇祯皇帝依着惯例,把温体仁,张惟贤,还有崔呈秀和郭允厚给召进了宫中。
这四个人之中,温体仁算是个负责统筹文官系统的角色,张惟贤则是主管着大明军事行动的角色。
崔呈秀则是名义上主管军事的大佬,虽然现在负责的军事部分也就那么一小摊子。
郭允厚则是管着大明的钱袋子,要想绕过郭允厚直接出兵,除非崇祯皇帝把自己的内帑拿出来,否则的话这涉及到民夫征发以及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就绕不过去。
几人进了宫之后,崇祯皇帝就开门见山的道:“辽东之事,朕不打算拖了,年底之前,朕要彻底平定辽东。”
张惟贤自然无可无不可。
按照大明的实力和建奴的实力对比,其实早就可以弄死建奴了,只是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要一直拖到现在才下定决心。
温体仁和郭允厚却是蛋疼了。
算一算,崇祯皇帝自打登基之后,先是京师,接着又是草原,再是陕西,接着又是海军。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项不是花钱如流水?
国库里现在倒是没有跑老鼠——老鼠也不愿意去没几个钱的国库里边转悠。
郭允厚当即就躬身道:“启奏陛下,国库没钱。”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直接就把崇祯皇帝给噎了个半死。
麻卖批,怎么都学的这么不要脸了!
你丫还不如直接说要朕的内帑出钱呢!
第376章 不按套路出牌
郭允厚觉得很正常。
陛下您老人家花钱如流水,说怼人就怼人,说要在陕西搞河道桥梁就搞河道桥梁,说要把常平仓堆满就得堆满。
可是钱难赚屎难吃,您老人家现在要用钱的时候爽了吧?
反正国库没钱,想打是不是?
用您老人家的内帑啊,内帑有钱啊!
那福寿膏,那掺了私货的盐,那烈酒,那福王家的财产,那唐王,庆王,秦王给上贡的好东西,哪儿不是来钱的?
反正就一句话,打不打的,跟郭某区区一个户部尚书没啥太大的关系,咱老郭也不关心。
只要不让国库出钱,您老人家赶明儿个就把全天下都给推平了,那也由得您开心。
崇祯皇帝就这么被郭允厚的四个字给噎了回去,温体仁心中那个爽就不用说了。
太爽了!
你丫也有今天啊狗皇帝!
当然,心中吐槽归心中吐槽,这种话要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说出来,满大明有这个胆量的估计都找不出来一个。
大不敬,可是要诛九族的!
温体仁躬身道:“陛下,如今已经是秋收之季,等准备完成之后,估计就入冬了。冬季征战实在是兵家之大忌,不如先开始着手准备兵器火药甚么的,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征伐辽东?”
张惟贤却突然间开口道:“温大人过虑了。五军都督府准备征战辽东的事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只要陛下一声令下,随时可以集结出征。至于冬季用兵,张某也知道是兵家之大忌。可是如今我大明上下士卒皆有配发的棉衣,并不多么畏惧辽东之寒。”
温体仁简直想把张惟贤的胡子一根根的拔掉算了,要不然都不解恨!
你说的这些,老子也是知道的啊混蛋!
知道归知道,最后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没钱。
皇帝的内帑倒是有钱,可是你没看郭允厚说国库没钱时,皇帝陛下的那张臭脸?
陛下摆明了就是不打算出内帑的银子了。
你丫的现在还来煽阴风点鬼火,到底居心何在?
张惟贤就是故意的。
现在都几十岁的年纪了,身体又不好,如果不是御医三天两头的过来给自己调理身体,估计这时候都该准备往土里埋的事儿了。
现在皇帝突然间就决定了掀了桌子征伐辽东,那等于就是在自己担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期间把辽东搞定。
名存实亡的五军大都督府如今抖了起来,不管是怎么着把辽东搞定的,总之是在自己任内搞定的,后世史书上不管怎么写,都绕不过自己去。
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个名利么。
利,自己身为大名的英国公,不缺这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