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心中不爽,而且这份不爽导致的后果有点儿严惩——刚刚过完年,丫的就跑出宫去了。
怼建奴没办法怒是不?
没关系,朕就委屈一下,学习下日射兔子三百只的康麻子,先出去浪一圈再说。
只是这一次,崇祯皇帝不像是去遵化怼建奴一般的火急火燎的,而是慢慢悠悠的晃向了四川。
反正松潘地震的消息传到京师都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自己就算是再花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其实也是屁的影响没有。
反正只要不能在地震的当天或者次日赶到四川,说别的就是扯蛋,反而不如自己把救灾的事儿给安排好来的用处更大一些。
但是事实证明,崇祯皇帝还是高看了大明这些个官员们的节操。
一路晃晃悠悠的还没到四川呢,一路之上看到的吏治情况,就让崇祯皇帝恨不得砍死这些个混账王八蛋。
刚刚到了河南府,离着四川府还远得很,崇祯皇帝的心中就不太高兴了。
也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原本在朱聿键那三个渣渣跑到了新明岛之后,崇祯皇帝就命人暗中散布朝廷准备向新明岛移民的谣言。
目的也很简单,逼着那些个地主把地租给降下来——而所谓的地主,其实都是些读书人。
但是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再好的经,也有和尚能给念歪。
河南府是怎么宣传的?
凡是出海去新明岛的百姓,不过是去给唐王、秦王、庆王当奴隶去了,还不如留在大明耕种算了呢。
如果只是这样儿,崇祯皇帝倒也不至于发多大的火,撑死了把那些混账东西给砍了脑袋也就算了。
可是偏偏在河南府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
孔雀大明王降世了!
脸色阴沉的能拧出水来的崇祯皇帝干脆就摘下了自己腰间的玉佩,扔给了王承恩,沉声道:“传旨的旨意,命张之极率一万京营骑兵来河南府,朕要跟这群混账好好的讲道理!”
第379章 人去楼空
崇祯皇帝穿越之前,一直觉得康麻子微服私访记里面的麻子哥拿玉佩调兵纯属扯蛋。
可是轮到自己了,崇祯皇帝发现居然也得这么干才行——没有一个自己的信物,京城之中谁敢直接调拨一万骑兵交给一个死太监?
皇后敢?还是张惟贤敢?
不管是这两个人缺了哪一个人用印,最终的结果就是京营加上新军二十余万的大军,一个人都调不动!
搞不好,王承恩会被人判定为矫诏而干掉。
崇祯皇帝这回往四川跑,实际上是带了兵的,可是偏偏就只带上了锡伯部的三千骑兵,步兵根本就没带。
理论上来说,这三千骑兵足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护送崇祯皇帝到达任何一个附近的卫所或者回到京城。
实际上来说也确实如此。
但是用三千骑兵去围剿这个所谓的孔雀明王,崇祯皇帝觉得不太靠谱。
叫住了王承恩,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命许显纯带京中锦衣卫一起过来。”
崇祯皇帝觉得麻子哥私访记里面的麻子动不动就玩什么深入虎穴一类的招数,以前看的时候是他娘的有点儿意思。
但是轮到自己当了皇帝,崇祯皇帝才知道那就纯属于无聊文人的臆想。
一国之君总是跑出去浪什么的倒是正常,强汉之时的老刘家就是这样儿——皇帝还好一些,可是那些个老刘家的太子就没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
到了老朱家的时候,其实也没强哪儿去。
被称之为一代明君的朱瞻基那也是个闲不住的主儿,到了正德皇帝的时候更是被民间编排成了段子,有了什么正德下江南,游龙戏凤的说法。
当然,主体力量是那些个不要脸的文人,而老朱家的皇帝还都比较要脸,或者说有点儿傻缺的意思,居然不闻不问,就这么任凭编排。
但是关键在于,不管是谁这么出去浪,护卫的力量总是带的足足的。
老刘家的皇帝出门是带兵的,太子出门是带着虎符随时可以调兵的,老朱家的以前很少有人出宫,或者说不敢出去浪。
但是只要是出门了,护卫的力度就不可能小。
在这种情况下搞什么皇帝深入虎穴智擒某某不轨分子的桥段,根本就他娘的扯蛋——谁敢让皇帝深入险境?
脑袋不要了?
反正崇祯皇帝不觉得——连水都嫌凉的货色们要是有这个胆子,那大明朝的凉凉就是个笑话。
天大的笑话。
再说了,就算是官员们拦不住,皇帝自己就不怕死?
死在战场上的皇帝跟莫名其妙死了的皇帝,那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最起码,一个是武帝,一个是灵帝,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至于河南府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也不打算用了,甚至于连河南府的东厂西厂都不打算用了。
出了孔雀明王这么号人物,而京中到现在都没有接到任何的信息,如果说河南府的厂卫没有出问题,估计傻子才会相信。
接下来的时间里,崇祯皇帝干脆就在河南府的洛阳城里住了下来,平日里就在城中闲逛,不发一言,不出一语,该买的买,该逛的逛,总之和一个游学的士子根本就没什么区别。
难得清闲的崇祯皇帝好好的见识了一翻大明此时的景色和气象,尤其是那些个小娘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