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的低品官员们跳出来响应之后,终于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
御史。
御史商周时为史官,自从秦朝兼掌监察之后,御史们就开始活跃在中原堂口的政治舞台上——品级不高,但是逮谁都能喷,牛逼的连皇帝都喷,甚至于逼得皇帝认错。
大明南京的御史们自然也是一样,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家伙们也是低品级官员中唯一能吃饱的存在——当然不是靠俸禄。
而高居在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在把傅元初的奏章扔出去让朝臣们讨论之后,就眯起了眼睛看戏。
争,必须得争,小的跟大的不是一条心这才是最完美的情况,要是整个南京城里上下一心,自己还他娘的不敢带着老婆孩子在这儿待着呢。
南京内阁的诸位大佬们眼见崇祯皇帝在龙椅上面眯着眼睛看猴戏,心里自然也就不爽。
现在只是低品级的官员们在扯皮,大佬们则是要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而关键就是崇祯皇帝到底会偏向于哪一边。
但是一个眯着眼睛看戏的面瘫,谁能猜的出来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根据崇祯皇帝过往的行事作风来看,如果要是赞成开海,那么今天根本就不会让大家讨论开海的利弊,而是直接就乾纲独断了。
但是如果要说他不赞成开海,谁又敢打这个保票?万一是为了钓鱼呢?
前面漕运总督张景泰的事儿过去可还没几年呢。
等到下面的官员们争执的差不多了,崇祯皇帝才将目光投向了南京户部尚书张桂昌:“张爱卿有何看法?”
张桂昌听到崇祯皇帝点名,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开海自然是要开的。只是眼下佛朗机人未灭,即便平定了大琉球,也要防着佛朗机蛮子的水师前来报复,到时战端一起,受损伤最大的还是海上百姓,此时便议及开海,未免为时过早了些。”
刚才在下面的官员们争执之时,张桂昌就打定了主意,先拖着,能拖多久是多久,好歹先过去眼前这一关。
至于以后要不要开,那不还得看佛朗机蛮子们么?只要佛朗机一日不平,这海就不是那么好开的。
张桂昌的话一出,给其他的大佬们也提供了思路。
没毛病啊,皇帝陛下命人屠尽了澳门的佛朗机蛮子,又要屠尽大琉球的荷南佛朗机蛮子,人家会不会来报复?
只要来了,到时候就得发生海战,那海上的那些个商船渔民不就倒霉了?
你崇祯皇帝既然号称爱民如子,那总不能眼看着百姓们因为佛朗机蛮子们的报复而出现伤亡吧?
所以开海,大家是赞同的,但是这事儿得从长计议,起码得确定了佛朗机蛮子们不会前来报复的时候才能开放。
否则的话,为了百姓们的安全,还是算了吧。
其他的几部大佬和内阁大佬们自然也是纷纷响应张桂昌的说法,反正就是赞成,但是得缓行。
然后崇祯皇帝就把目光投向了南京军府的扛把子徐弘基:“徐爱卿有何看法?”
徐弘基没想到崇祯皇帝会把火烧到自己身上来,开海这种明显是朝堂上的事儿,关军方什么屁事儿?
而且从本心上来说,徐弘基也是反对开海的——就朝堂上面的这些个渣渣,他们在海上才能吃多少,徐家随着大明二百多年的时间又能吃多少?
但是本心是一回事儿,海上吃的再多是一回事儿,徐家能不能存在又是另一回事儿。
很明显,自己敢不赞成开海,肯定就会被崇祯皇帝给记恨上——别人不知道,自己还不知道么?崇祯皇帝可是因为开海这事儿试探过好几回了。
而被崇祯皇帝给记恨上的,又有哪个落了好下场了?黄立极还是黄台吉?
反正一个被做成了稻草人,另一个被气的呕血坠马而亡。
想了想,徐弘基干脆弃了本心而从心奏道:“启奏陛下,臣赞成开海。只是福建之地海禁原本就不甚严格,再于福建行开海之事,意义不大,倒不如于广东择试行之。”
想了想,为了安全起见,徐弘基又接着道:“臣请加强福建、广东之地海防,以防佛朗机蛮子们前来生事。”
第533章 坑死人的损招
徐弘基觉得自己这波操作没毛病,自己已经强烈赞成了开海,同时把文官系统所提出来的海防问题也给出了解决意见,这波应该稳了。
但是当徐弘基悄悄抬了抬头之后,却没能从崇祯皇帝的脸上看出些什么来——依旧是刚才那副面瘫的样子。
对于朝堂上的大臣们各自反应尽收眼底的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开口拍板定音的意思。
现在的争论才哪儿到哪儿,太早结束了也太没意思了些,倒不如好好的看场戏,也好调剂一番心情。
眼见朝堂上的大臣们因为刚才自己开口询问徐弘基而停下了争论,崇祯皇帝便将目光转向了南京内阁首辅徐钰山:“对于海禁之事,徐爱卿怎么看?”
徐钰山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户部张部堂所言极是,佛朗机未平,若是佛朗机人趁着我大明开海之机前来报复,所受操作皆为大明百姓,反而不美。由此看来,倒不如暂缓开海之事,魏国公方才所言加强海防一事倒可先行,待万事无虞再行开海,则百姓受惠,天下受惠。”
崇祯皇帝点头道:“徐爱卿也是老成谋国之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