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彼得大帝传略_[俄]尼·伊·帕普连科【完结】(75)

  沙皇忍着剧痛,强打精神,起草并修改诏令和指示。鉴于蒙斯事件,11月13日他发布诏令,禁止向宫廷仆人提出任何请求并向他们行贿。诏令威胁要对那些接受状子的仆人处以死刑。在逝世前三周,彼得急忙忙起草给堪察加考察队队长维图斯·白令的指示。曾经亲眼看到沙皇起草这一指示的纳尔托夫说,沙皇似乎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以后,他召见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对他说:“由于健康不佳,使我只能蛰居室内。近几天,我想起了很久以来的一桩心事,由于有别的事一直还没有顾得上,这就是寻找一条经冰海去中国和印度的道路。”堪察加考察队在彼得死后才成行。

  1月中旬,沙皇的尿毒症急剧恶化。1725年 1月28日彼得在极度痛苦中逝世。由于疼痛,一开始他一连几天不断地喊叫,很远都能听得见,后来力气没了,只能轻声哼唧。驾崩当天就宣布即女皇位的叶卡捷琳娜,命令把故王的遗体停放四十天,每天在灵前号哭两次,以示哀悼。“宫廷侍从都感到惊奇,”一位同时代人写道:“女皇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眼泪。”

  有两幅彼得像,是在那些悲伤的日子留下来的。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蜡人”像。雕塑家拉斯特列利从死者脸上拓下石膏面模,准确地量过了遗体各个部位的长短粗细。然后,雕塑家制作了一尊巨大的坐在宝座上的彼得塑像。另一个是伊万·尼基京画的彼得像。画家画过许多同时代人的肖像,包括沙皇像在内。彼得的最后一幅画像,是尼基京在沙皇弥留之际画的:彼得用微黄的帷幔和用银鼠皮镶边的蓝色长袍齐胸盖着。鼻根部和嘴角附近的皱纹,微举的双眉,赋予面部以正在沉思的表情。

  3月 8日,在彼得保罗大教堂举行彼得的葬礼。下葬时,费奥凡·普罗科波维奇发表了一篇至今为人传诵的悼词,当中既表达了失去先王之恸,又为前沙皇所立下的丰功伟绩而歌功颂德。因而予人以深刻印象:

  “悠悠昊天,哀我黎民。

  何所见斯?失此明主。

  何所为斯?葬王于土。

  先王见背,民莫不谷,

  王国庶定,矢其文德。

  先王之民,有拳有勇;

  先王之邦,令闻不已。

  威杨海外,敌人丧胆。

  嗟我沙皇,尽瘁安国,

  励精图治,既明且哲。”

  彼得大帝传略--译后记

  译后记

  《彼得大帝传略》是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之一。

  苏联历史学家尼·伊·粕甫连科教授以晓畅的语言,朴实的文笔,在本书中叙述了彼得大帝一生的活动和斗争。

  彼得大帝是世界性人物。他是皇帝、国务活动家、战略家、海军统帅和外交家。恩格斯称他为“真正的伟人”。

  关于彼得的功业,他在内政机构和工商业领域所推行的改革,以及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革新——开办各类学校、建立第一个科学院、建立第一座博物馆和图书馆、开办剧院、辟建公园……关于他和阿列克谢皇太子,以及皇太子之死,书中均有较翔实的叙述。

  彼得多次残酷地镇压过农民起义。对此,本书也作出了相应的评论。

  《彼得大帝传略》这部传记的特点是: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文学手法,他作为一位史学家,在叙述彼得生平时,大多引用历史文献和近年来发掘的档案和史料。

  本书适于广大青年阅读。

  本书由赵慧晨、尚惠杰、常世襄合译。对译文作了删节。全书最后由谷启珍同志负责进行了总校订。

  一九八三年早春于哈尔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